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绿色-搜狐网站
绿色频道 > 生态保护

水利部吴玉成:更要关注干旱灾害转移

    章轲

  专访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旱灾及对策研究室主任吴玉成

  受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委派,2月6日,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旱灾及对策研究室主任吴玉成等专家赴山西省协助开展了为期4天的抗旱减灾考察调研工作,先后走访了3市5县。

灾区的旱情到底怎样?干旱的成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增强抵御旱灾的能力?日前,吴玉成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独家专访。

  人与自然共同作用

  《第一财经日报》:您上周刚从旱区调研回来,能否谈谈旱区的实际情况?

  吴玉成:去年入冬以来至今,我国10余个省份都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如此大范围和持续时间如此长的干旱,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的。

  山西考察临行前,尽管我知道由于自然地理气候等原因,山西省是我国干旱最为频发和干旱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但这只是一种概念,此次亲临受旱实地,真正体验和感受了干旱的严重程度。就目前而言,山西省的干旱灾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田和冬小麦(2000,2.00,0.10%)受旱严重;二是大量人口和大牲畜发生临时生活饮水困难。据山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2月7日干旱最为严重时,山西全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到83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7%,有113万人口和19万大牲畜发生生活临时饮水困难。

  除山西外,其余受灾省份的干旱灾害主要表现为农田和冬小麦受旱严重、出现大量人口和牲畜生活临时饮水困难,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各地表现有所区别,有的前一问题严重,有的后一问题更突出。

  《第一财经日报》:发生这场严重干旱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吴玉成:首先需要说明,干旱和干旱灾害是有区别的。干旱是一种自然气候波动现象,无论是任何气候区都可能会随机地出现干旱现象;而干旱灾害是干旱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及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目前同时发生在我国众多省份的这场严重干旱灾害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共同作用所致。从自然的角度讲,自去年10月份以来,大多旱灾省份长达100余天没有一场有效降水发生,而且这期间累计降水量严重偏少。如山西省这期间的累计降水量较正常情况偏少超过80%,其他严重干旱省份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如此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异常偏少确实比较罕见,这是大气环流异常所导致的,也是这场严重干旱灾害的自然原因。

  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干旱较为严重的8个省份是我国的冬小麦主产区,是农业比重较大地区。我们知道,农业是在自然条件下的生产过程,干旱灾害脆弱性最强,尤其是雨养农业区,如山西省受干旱灾害影响的冬小麦的面积,接近60%属于雨养农业区。而灌溉农业区冬小麦遭受干旱灾害也是有原因的,经过调研表明,众多灌溉农业区冬小麦在这场干旱灾害中未能幸免的主要原因在于,冬小麦未施行冬前灌溉。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发生这场严重干旱灾害的原因是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干旱影响方方面面

  《第一财经日报》:干旱是否还对其他方面带来影响或灾害?

  吴玉成:这个问题是肯定的。从大的方面讲,干旱的影响及灾害可分为社会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尽管人类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干旱灾害的脆弱性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有所增强,这是目前国内外干旱研究普遍认可的观点。

  《第一财经日报》:既然干旱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我国目前的干旱灾害状况及趋势如何?

  吴玉成:我国是世界上干旱最为频发和干旱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往早期一点说,据统计,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8年期间,我国曾发生较大旱灾1056次。往近一些讲,就干旱灾害经济损失而言,据有关资料,上世纪50~60年代每年约300亿~400亿元;70年代至80年代初每年约400亿~500亿元,80年代末增至600亿元;90年代平均每年达1000亿元以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每年全国的干旱灾害经济损失并未显著减少。干旱灾害除了较易量化的经济损失(尽管并不十分精确)之外,还有难以量化的生态环境灾害以及社会方面的影响。总之,我国的干旱灾害是比较严重的,如果我们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会影响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建设,并危及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注“干旱灾害转移”

  《第一财经日报》:尽管我国是世界上干旱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但很多人对干旱灾害感受也不深,同时,国家每年的粮食产量波动也不大、GDP逐年增加,这是为什么?

  吴玉成:干旱灾害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或说干旱具有蠕动性。当干旱发生时,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反倒感觉挺好,长时期的无降水,人们觉得出行等活动很方便。此外,干旱灾害不像其他如地震、洪水及火山等自然灾害现象表现得那么突然和猛烈。

  我国的粮食产量波动不大、GDP逐年稳步增加,干旱灾害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我们研究认为,除了每年造成的数百亿斤粮食损失、数百亿元的经济作物损失和工业生产损失外,还有生态环境方面的干旱灾害,这或许可以称作是干旱灾害的转移。

  比如,在华北平原,这种干旱灾害转移现象就较为明显。华北平原也是我国干旱多发区,但多年来粮食总产量以及GDP都呈稳步增长态势,表面上看,干旱灾害体现的似乎并不严重,然而,生态环境干旱灾害却十分严重。如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形成了数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致使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加重等生态环境问题。

  所以,如果只用粮食产量和GDP衡量,干旱灾害似乎并不严重,这是因为存在干旱灾害转移的缘故。

  减轻旱灾脆弱性

  《第一财经日报》:针对这次干旱问题,专家们的意见如何?

  吴玉成: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在此只是基于我们目前的认识和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一简要回答。

  一是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抗旱减灾政策法规。我国是世界上干旱最为频发且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防旱抗旱减灾工作始终是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平稳发展、生态环境良好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防旱抗旱减灾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公益性事业,无论是从防旱抗旱减灾工作需求还是法律社会建设的角度讲,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抗旱减灾政策法规都是非常必要的。众多出现在抗旱减灾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法律加以规范解决。

  二是加大抗旱减灾投入力度,逐步减轻全社会的干旱灾害脆弱性。我们这次在受旱区实地考察调研看到,一些发生人畜临时饮水困难的地区,面对干旱十分脆弱。因此,通过加大投入,逐步减轻干旱灾害脆弱性是一种治本的防旱抗旱减灾策略。

  三是加强抗旱减灾研究,提高防旱抗旱减灾科技水平。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抗旱减灾研究相对薄弱,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随着干旱灾害严重性逐渐被认识,很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都在逐步加大抗旱减灾研究的力度。

  四是加强防旱抗旱减灾教育,提高全社会成员的干旱风险意识,自觉投入到防旱抗旱减灾之中。从根本上讲,干旱灾害是由于缺水所致。干旱是暂时的气候波动现象,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备用水资源可用,就不会导致严重的干旱灾害。但问题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水资源是有限的,那么,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讲,我们就应该在用水问题上适当约束自己,更不可浪费水资源,从而积极做好应对干旱的准备。而事实上,我国在针对全社会成员开展防旱抗旱减灾教育方面很薄弱,许多社会成员缺少干旱灾害风险意识。

  

(责任编辑:苏苏)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奥运 珠峰 福娃 母亲节 印花税 火炬 日本 赵薇 外遇 股票 金晶 陈冠希 谢霆锋 CNN 中国足球 张柏芝 姚明

说 吧更多>>

吴玉成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