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轲
根据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这一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的东线一期和中线一期分别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12月开工建设。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已开工12个单项工程32个设计单元工程。
“但这一工程时间长(50年),投资大(4860亿元)。”这些年,水利专家郭开一直在为他那个“大西线调水方案”奔走呼号。13日,郭开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大西线方案要是早点实施,北方也不会遭受旱灾了。”
按照郭开的方案,利用筑坝截流和隧洞输送,从雅鲁藏布江、怒江调水入金沙江、雅砻江后再入黄河,总调水量可达2006亿立方米。“时间只需要5到8年,总投资按1997年不变价为2250亿元。”郭开说,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江河每年出境量6366至8109亿立方米,可取水量3800亿立方米,足可保证2006亿立方米的取水量,这也相当于4条黄河的总流量。
2005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第257次香山学术讨论会曾专门讨论过这一方案,郭开也在会上作了长时间的报告。会上,40多位国内研究干旱和蓄调水方面的专家达成的共识是:未来,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令人十分忧虑。从全局看,调往北方的总水量应在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448亿立方米的基础上,至少再扩大两倍的调水量,才有可能保障我国北方地区的持续、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合理规划建设其他水资源调配工程。”
除了郭开的“大西线调水方案”,近年来还有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的“大西线调水”方案、原长江水利资源委员会委员林一山提出的“大西线调水”方案、中科院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研究员陈传友提出的“藏水北调”方案、原电力部贵阳勘探设计院提出的“大西线调水”方案等等,大意都是将青藏高原大量的水资源调往中国的西部、北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