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芬
虽然电视上说遇到了50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但刘秀兰照常天天为村里的事务忙碌着,自家的事情开始并不着急。家里只有7亩地,年成好的时候也就能挣几百块钱,够自家吃才是最主要的。
在村民眼里,她是一个热心又乐观坚强的女性。刘秀兰是河北邯郸馆陶县前许村的妇女主任,也是为数不多的党代表之一,承担了孕妇助产员、保健员、家庭纠纷调解员等各种琐碎劳累的工作。
然而,这场大旱在十天之内就把她和她的家庭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年后,当地小麦开始返青的时节,大儿子从地里回来,一进门就开始嚷:“咱家麦子都干死了,赶快拔掉种棉花!”
刘秀兰急了:“你知道种这些麦子花了多少钱吗,你说拔就拔啊,拔了一家人都吃啥?”
丈夫和大儿子一起反驳她:“看看别人家的麦田,好歹也能见到点绿色吧。咱家地里还是白茫茫一片,你再舍不得拔,种啥都来不及了!”
丈夫和儿子说的是实情。她家麦田秸秆还田量大,播种时又有没有及时平整,土壤疏松,水分流失快,于是很不幸地成了受灾比较严重的人家。
多年来,刘秀兰一个人承担地里的农活,还要照顾丈夫和年迈的老公公。在生活的重压下,身体越来越差,只好雇人干农活。从犁地、播种、浇水、施肥、打农药、收割,每亩地光人工成本大概就要四五百块钱。
虽然现在刚到了小麦返青的时候,但是加上买种子和去年打秸秆还田的钱,7亩麦田也投了1000多块了,拔了刘秀兰实在是心疼。用她的话说,没有钱还可以过,没有粮食一家老小吃什么。于是,不管丈夫和儿子的反对,刘秀兰开始四处寻求帮助。
她想到了县农业局技术站站长刘少芳。以前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她为农民讲解田间管理技术,自己和刘少芳还都获得过县里“首届巾帼十杰”奖。
她拨通了刘少芳的手机。记者随农业局人员来到她家地里。眼前的这位中年妇女,已经是满脸憔悴,心急如焚,拉住农业局人员就问自家麦子还有没有救。
刘少芳拔起一束麦苗,仔细观察得出判断,根系还存活,而且长出了斜根。叮嘱她千万不要放弃,赶紧浇上“救命水”。不要大水漫灌,要小水细浇。
有了专家的指点,刘秀兰更坚定了拯救麦田的决心。
刘秀兰找到村里的水管员。但是村里的机井不够,村民们都是抓阄排队浇地。没有轮到她,水管员也无能为力。由于刘秀兰平时为人极好,看到她家有困难,拿到号的村民主动让给了她。
刘秀兰开始雇人浇地,虽然又花了300来块钱,但是看到清水缓缓流入饥渴的麦田,刘秀兰稍稍松了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