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信息全都来自官方公布
主持人:好像还是不够,我在想象假如有一天跑到超市去,把某个啤酒贴上不环保标识,这个可能是未来做到的事情吗?
马军:这个恐怕不太合适。我们可以通过更加平和的方式,国际上也有这样的先例,打个比方,我们了解到一个啤酒的品牌,向水源地直接排放生产废水,了解到这种情况的话,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其中一些有些办法比较理性,也在法律框架之内,比如给这家企业的总部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们在中国有这样一些行为,我们很遗憾,希望你能够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有没有改正。国外环保组织,有时会组织他们的会员做类似这样的工作。当一个企业的公关部门突然收到几百封公众来信的时候,它也常常会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而这个实际上在比较良性的状态下,并没有形成直接的冲突状态,这个恐怕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这个社会的弹性相对没有西方那么大,恐怕更激烈的还没有那么适合。
主持人:很多地方政府打过来电话,强行要求你们把政府管辖的某些企业名单撤除。
马军:一些地方政府也提到,这个企业对我们非常重要,从就业的角度、地方税收的角度,以及对地方招商引资的标志性的作用,他们会比较急。我也可以理解,因为毕竟地方的环保部门是受制于当地主要的政府部门,也是一个弱势部门,他们做工作也是蛮艰难的,他们也还是做了他们的工作,正是他们查处了这些企业公布了这些数据,由此我们才能获取这些数据列入到名单里面。
比较艰难的时刻,是一些部门提出,我查处它超标,你把它录上了,现在我说它好了,你应该直接把它撤掉。我会告诉他们,我们也重视这个信息,每一条违规记录下面,就有一个“政府后续监管信息”,很愿意把你所有的材料都登在这上面,让公众可以了解企业的改进。最终大部分地方部门还是表示理解,包括一些部委也曾经询问过,提到有一些企业和他们做过交流,反映了一些情况,但是当我们提到所有的这些数据都来自于官方部门,来自于环境、水利等部门监管的记录,我们只是原文照录,政府部门多数表示了理解,有的时候顶多说一句,你们一定要确保来源的准确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