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顾锦龙:中美能源合作谋求共赢

2009年10月20日21:3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凤凰网

    作者:顾锦龙  2009年8月12日

  原定9月到访的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长朱棣文将行程提前了两个月。

7月14日,他们共同抵达北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之旅。分析人士认为,两人的联袂造访,既是为美国总统奥巴马下半年的访华计划铺路,也将凸显美国在新能源与气候等问题上的战略思路。从整体上看,中美在能源环境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前景广阔。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能耗量巨大,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利用领域广阔。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经验丰富。加强中美两国在能源环境领域的互利合作,有助于增强中国应对能源环境问题的能力,也可为美国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商机和丰厚的回报。

  能源合作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当前,中美两国正努力构建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在当今世界上的国家关系中,悠悠万事,唯经济为大,中美两国的关系中,经济合作关系必然成为重要的内容。在不久前举行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拟就了一份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笔者认为,能源合作有可能成为新时期中美经济合作的新的契合点。

  近30年来,中美双方都从快速发展的经济贸易关系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中国是从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占比分别高达27.9%和70.5%的落后的经济结构基础上开始经济腾飞之路的。当时只有选择从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业起步,靠汗水去换取所需的资金、技术和营销渠道的发展道路。上亿农民成为生产衬衣和芭比娃娃的产业大军后,不靠庞大的美国市场不可能销出这么多商品。而当年的美国,正为摆脱滞涨而进行结构调整,因为能用一架飞机换来几千万件中国的衬衣,从而在保持既有生活水平,保持低通胀的情况下,放心大胆地发展高科技,推进金融创新。

  然而,当中国已形成了可称为“世界加工厂”的庞大生产能力后,不仅芭比娃娃、衬衣,就是汽车、轮船的生产能力也已居世界前列,中国人为美国人生产的衬衣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对美国飞机需要量,但美国人却不肯向中国出售高科技核心技术。有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一部在美国售价299美元的苹果ipod中,美国人得到的设计、专利和营销收入达163美元,亚洲其他国家得到的零件供应和运输收入为133美元,而中国仅得到3美元的组装费。按照现行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中国每对美国“出口”一部这样的ipod,就增加150美元的贸易顺差。于是,两国贸易出现巨大不平衡便势在难免。大量廉价中国消费品只是换回了美国人打的“欠条”———美国国债。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换言之,中美经济合作需要一个新的契合点,要有一种中国愿意买美国也愿意卖的东西,以平衡双边贸易。笔者认为,这个新契合点很可能就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尽快享受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中国必须尽快突破能源“瓶颈”,一是要更高效、清洁地使用现有的化石能源,二是大力发展新的可再生能源。

  而经历此次金融危机后的美国也正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奥巴马政府多次表示要以新能源为突破点。他认为,“21世纪的就业机会和行业是否会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中心,这已不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是:哪个国家会创造这些就业机会和行业?我希望答案是美国。”

  据有关专家分析,中美两国都是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美国在煤炭资源开采回收、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煤炭综合利用、清洁煤技术等方面都拥有先进技术、设备和经验。美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力量,拥有强大的实用技术的研发、创新优势,极有可能成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的“带头大哥”。

  美国不可能直接向中国出售能源,美国自产石油远不够自己所需。中国产煤那么多,也不会进口美国煤,至于阳光、风更是根本没法进出口的。所以美国向中国出口先进清洁能源、新能源技术设备,不会伤及自己的经济利益,也不必有什么政治、军事方面的顾忌。实际上,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商务部长骆家辉不久前联袂访华时已明确表示,希望在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加强与中方的合作。

  如果说,中国装配ipod主要靠的只是“打工妹”的青春和汗水,而中国在能源技术领域已有相当的技术基础,有可能和美国达成共同研发,共享知识产权的项目。

  能源合作意义重大

  半年多来,奥巴马执政班底致力于为萎靡不振的美国经济寻找新的引导产业,而所谓的新能源经济,恰恰最能迎合白宫新主人的施政主张。

  美国源部长朱棣文曾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发表了题为《放弃石油》的署名文章。他在文中写道,现在的奥巴马政府正采取重大措施,令能源保持独立……“通过改变我们使用能源的方式,基于美国的资源、美国的聪明才智和美国的工人,我们能够创造出来新的就业岗位和全新的产业”。

  从朱棣文的文章中,似乎可以看到新一届美国政府正在调整过去奉行的基于石油这种战略型资源的能源政策,转而力图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为美国经济找到新的突破口。《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和《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所透露出来的战略意图(其中的重要细节包括节能增效、新能源研发、应对气候变化和“智能电网”开发等四大延伸方向),也被当成美国将在未来实现能源战略转移的佐证。

  然而,美国借助西方媒体之口,反复宣扬新能源经济的巨大利好,比如几百万个诱人的工作机会,未来将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在气候问题上承担更多大国责任等等,在相当大程度上不过是白宫施展的“障眼法”。就其本质而言,美国推动新能源经济的深层次动机,并不是为了放弃石油而进行的能源战略转移,而是在实现了对全球石油资源的重新布局之后,对其他主要经济体实施的又一次战略牵制。美国希望的是,新能源政策能像1993年克林顿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一样,通过占领未来经济增长的制高点来牢牢握住世界经济的主导权。

  一方面,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及其相关产品,一旦实现技术突破并形成商业价值,新能源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经济将再次焕发活力,保持其全球“火车头”的地位。

  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经贸领域的霸主,在推行新能源的过程中,美国将紧紧抓住制订相关国际性标准和规则的主导权,其贸易伙伴很可能被迫就范。这些打着“美国制造”标签的绿色标准,将成为出口导向型发展中经济体的梦魇,要么购买美国的环保技术和产品,要么遭遇美国的环保关税,否则休想进入美国市场。这不啻于形成一个新的美元循环体系,美国在实现美元回笼的同时完成了财富转移,利用贸易伙伴的财富去填补其经常项目赤字。

  在谈论新能源战略的时候,不要忘了美国本土的石油家底:7亿多桶战略石油储备,3亿多桶商业库存,还有包括阿拉斯加在内仍未解除开采禁令的石油“富矿”;也不要忽略美国布署在全球重要石油产地周围的军事力量;更不要忘记支撑美国经济和财政得以高赤字运行的石油美元循环体系,以及国际石油定价权实际上掌握在美国人手中的现实。这些都决定了,美国在调整能源战略时,不会轻易放弃“黑金”。有分析称,美国可以放弃消费石油,但绝不不会放弃控制石油,其推进新能源经济的“副产品”,就是要给那些以石油为战略资源、在政治上敢于向美国叫板的国家一个新威慑。

  不过,即便美国抱有如此复杂的目的,从客观上看,推动新能源经济对全球抑制气候变暖,推动节能减排,也有值得肯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美在新能源领域展开广泛交流与合作,同样是具有示范意义和全球号召力的,如果取得实质性成果,应该说大大有益于人类和地球。因此,面对美方发出的两国携手新能源经济的急切呼吁,我们应以积极而审慎的态度回应,与美方共同解决全球气候问题。

  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人口因素以及减排能力,在与美国进行新能源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中国国情,维护切身利益,也要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在相关具体领域展开真诚而务实地合作与交流,借此推动中国进一步迈向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从更高的角度看,中国还应利用国际社会这个更大的平台,倡导共享绿色技术,推动世界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并敦促美国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能源合作是共赢的选择

  美能源部长朱棣文在访华前表示,“清洁能源将推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美两国共同努力,比单独行动要好得多。通过互惠互利,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朱棣文的讲话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去年在《金融时报》上发表的观点不谋而合。王岐山在2008年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指出,“中美能源合作是共赢选择。”可见,中美能源合作正如美商务部长骆家辉所说,随着中国遭遇气候挑战,美国绿色科技企业有望抓住机遇填补需求,既能为美国创造就业,又能为中国解决污染问题,着实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十一五计划”要求,到2010年,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将在2005年基础上提20%。 依据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统计数字计算,中国能效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将减少3.3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这意味着巨大的新能源市场。

  美国企业早已盯上这一商机。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其自2005年就推出“绿色畅想”计划,4年间投资数十亿美元,向市场全力推出新型环保技术,销售额由2005年的100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250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清洁能源出口指南》则指出:“中国现在缺的是能源效率技术和能源管理专长。”数位住在上海的美国清洁能源企业家告诉记者,美国企业(在中国)的优势不在于价格,或者单个产品,而在于整体解决方案。据美国商务部测算,中国清洁能源市场规模到2010年将达到1860亿美元,到2020年达到5550亿美元。对急于走出经济危机的美国人来说,这块市场无疑是巨大的诱惑。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Todd Stern)今年6月曾透露,美方希望将煤炭效率,太阳能效率,汽油效率,碳捕捉和贮藏,建筑节能列为重点合作领域。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则提倡中美在清洁煤、碳捕集和封存、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等气候友好技术领域的合作。

  合作超越布什时代的能源战略思维

  奥巴马的能源政策同布什政策相比,在战术层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布什政府能源政策的核心是石油,努力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是其政策的重点;而选择绿色能源作为突破口,开发新能源,从根本上降低对石化能源的过度依赖,则是奥巴马的能源政策核心。二是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旨在控制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关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而奥巴马政府则更加系统、全面,提出了“清洁能源国家战略”(CE战略),将清洁能源看做是美国未来能源的战略选择。三是布什政府强调能源的经济效益;而奥巴马政府既强调新能源项目的经济效益,也强调新能源项目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意义。四是布什政府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而奥巴马政府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重新考虑加入《京都议定书》,并以积极的姿态参加国际气候谈判。五是奥巴马政府选择绿色能源作为突破口,旨在通过能源改造、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减少对石化能源的过度依赖,因此,从总体上看,奥巴马能源政策实现了对布什能源政策的超越,其能源政策的真正战略意图在于改变国际资源的分配体制,建立清洁能源结构,造就一个达数十万亿美元的新型产业,大量增加国内就业需求,拉动美国经济再次崛起,使美国再次占领全球经济的制高点。

  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 对于美国而言,在危机之下复兴经济是政府面临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项目或许成为美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实际上,美国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已迈出了强劲的步伐。如到2008年年底,美国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达25170MW,跃居世界首位;同时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8358MW,也位列全球第一。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已经对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光伏发电为例,预计未来5年美国光伏产业的增长率将至少保持在30%以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必将大幅度提升。奥巴马政府的能源产业发展思路非常清晰,希望将围绕清洁能源所形成的产业群作为下一轮经济繁荣的支撑点。

  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奥巴马新能源振兴规划一个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占领技术制高点,以新技术带动能源革命,使能源产业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奥巴马在其科技新政中提到,严格限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传统能源供给的自主和安全,支持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新技术研究,并决定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总之,通过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创新,美国将试图获得新能源领域的战略优势,重塑美国的国家竞争力。

  奥巴马推行新能源政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奥巴马推行新能源政策将对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前进方向产生积极影响。虽然低碳经济目前未能从根本上消除金融危机,但是已成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方向。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发展面临的根本性挑战之一,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的紧缺。近些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国家标准,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2006—2008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0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6.61%和8.95%。特别是,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做出极大的努力,并取得了飞速进步,截至2007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总量已达10万千瓦,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在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占据重要位置。在奥巴马新能源政策的带动下,美国以及欧盟的一些企业有可能愿意以低价出售新能源技术,这对推动中国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个难得的历史性机会。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具有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开发清洁能源、勘探和发掘石油和天然气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可以为中国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能源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次,中美关系在能源合作方面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中美双方在能源方面进行合作存在潜力,美国先进的能源技术与中国巨大的能源技术需求正好互补。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为美国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可观的回报。特别是,中美在能源领域建立了定期交流和磋商机制,可以将摩擦与竞争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2006年4月,两国领导人同意加强能源领域的战略磋商,在共同研发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深化合作,为促进世界能源持续供应、保持能源价格相对稳定作出努力。2008年6月18日,中美两国正式签署《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确定了电力、交通、清洁水资源、大气治理、湿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等五个优先合作领域,为未来中美能源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奥巴马政府的能源环境团队名单中,华裔科学家朱棣文被提名为能源部长,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尽管朱棣文不可能根本改变美国的能源战略,但是他在参与制定和执行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政策,在加强中美能源合作方面,必将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可以这样说,沿着双方在能源资源等领域开启的对话与合作机制,奥巴马执政后,中美两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肯定会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苏苏)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