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副校长陈爱民主持
主持人(四川大学副校长陈爱民):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下午的主题第一部分是“城市化与环境”。城市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城市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据估算,到2030年全球的城市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将达到60%。
另一方面,环境对于城市化的进程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世界里,一个城市在环境方面的表现可能成为这个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环境的改善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公益性的价值,也就是说适宜的环境因素可以吸引更多的居民,从而加快人口在城市中的聚集。优质的环境也有利于更多的投资,从而增加城市的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正在步入快速的发展阶段。这必将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1978年是17.92%到2007年底已经达到了44.94%。我们的平均增长率是2.98%。这个大大地高于世界的平均增长率,只有0.84%。然而,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系列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对于生态来说是严重地超载。所以我们面临着城市化是否可持续的这样一个问题。同时,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从某个角度来说引发了大城市对小城市、城市对农村、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剥夺,从而造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不均衡。所以,如何选择一种与我国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如何使人们能够公平地享有人类发展水平的提升,是我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将是中国要面对的重大的课题。
今天下午,我们非常容幸有两位非常资深的发言人,第一位是联合国人居中心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办公室官员,博士Bharat Dahiya。他在英国剑桥大学读的博士,他的研究放在了城市环境、公民社会以及治理方面,包括在亚洲研究环境方面的问题,他写了很多有关环境治理方面的问题,包括政策、战略、目标等等的文章。涉及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扶贫方面的内容,他进行了第一次系统性的研究,研究世界银行的投资在提升城市可居住性方面的效果,并且出版了一本书,就是《基础设施城市环境达到可生存的城市》。这个评估工作开发的概念建立了一个广泛的议题,它包含了城市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对气侯变化的影响。Dahiya博士是2010年《亚洲城市报告》杂志的首席编辑。他对城市扶贫和城市战略和开发治理以及环境、气侯变化方面的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
Dahiya博士在亚太地区几个国家进行工作,包括中国、印度、伊朗、尼泊尔、越南和门。现在我们欢迎Dahiya博士给我们做主题演讲。
联合国人居中心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办公室官员Bharat Dahiya
Bharat Dahiya:主席女士、尊敬的副部长,各位尊敬的发言人、同事们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尊敬的威立雅研究委员会成员,来自于私营部门的代表、同事们,我非常地荣幸邀请参加有关贸易、环境和城市化的研讨会。这个问题非常适合我们今天所面临得罪为紧迫的挑战,我想要感谢威立雅环境研究院能够发起并且聚集如此之多的高层次的专家,共同地就未来可持续的发展的解决方案献计献策,我们非常荣幸再次回到中国,并且再次对这个伟大的国家和北京大学进行访问。这个大学非常重视人类发展和很多的跨行业、跨学科的研究网络。你们在为人类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容幸、非常高兴能够强调从人居角度来看有关于研讨会议题的重要方面。
首先是可持续化的城市化。我们的世界正处在可持续的城市化过程中。正如大家知道的气侯变化、快速的城市化的结果导致了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就要求我们创造社会和空间方面的平等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在“千年发展”目标中联合国人居计划希望把它作为自己的己任至少要使1亿目前生活在贫民区的人生活有很大的改变。大概有62%的非洲人口居住在城市的贫民窟中,这个比例在南亚是43%,在东亚是37%,在东南亚是38%。人类当中有六分之一还没有生活中的基本要素,比如说水、卫生条件以及安全,以及永久性的房屋和足够的生存空间。2006年到2007年世界城市的状况反映了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怀疑的事情,那就是这些贫民窟的居民更有可能出现早亡,而且出现疾病泛滥和营养不良的情况。他们的教育水平更低,而且得到的就业机会远远少于其他的人口群体。
这些条件实际上是生存空间过于拥挤,缺乏安全性以及缺乏饮用水和卫生资源等等,这一切都是人类赖之于生存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这样的生存条件大概世界人口中40恩的人到2030年将会需要住房和基本的基础设施服务。到那个时候,完大概成96万150套住房,或者是每小时应应该建筑4000套住房,任何一个政府或者是城市都无法承担这么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要想满足这个目标,不能只靠提税,更好的方法是寻求私人部门的帮助,所以只有通过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结合,我们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有限的经验,通过和公司进行合作,可以在满足扶贫目标的同时使得公司受益。
在第22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今年通过了一个有关于提供基础服务方面的决议。这个决议要求联合国人居计划提供和开发创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其他的联合国机构、发展银行、政政府以及一些私营的服务提供者让更多的国家获得更多的服务。威立雅环境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建议和非常关键的财务资源。现在我们有必要进行更多的能力建设和发展支持我们实施指导原则,而我们现在正在探讨开发工具以及支持感兴趣的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方面的新机遇。我们非常真诚地期待威立雅环境将会能够继续地支持这一计划,在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通过参与国际委员会。而很快我将开始建立这样的委员会,以便指导我们的计划实施进程,并且监控这个计划所采取的一系列纠正性的措施,在改进人们生活水准方面所产生的具体效果。
在这方面我非常欢迎目前为止威立雅环境研究所所做的非常出色的工作,因为它高瞻远瞩地促进了我们有关于环境以及基本服务方面的研究,而且是和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这一工作。它的活动目的就是要去对这些公共政策、私营计划以及整个社会所采取的有关环境方面的变革施加影响。气侯变化在城市,在乡村,在城镇都在发生着任何应对气侯变化、减缓以及适应方面的行为必须要包含城市作为前沿的参与者。无论在哪里,城市的穷人都是弱视群体,他们很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许多主要的沿海城市,比如说布宜诺斯艾利斯、洛杉矶、纽约、孟买、达卡、上海、东京等等都会受到威胁。联合国人居计划气侯变化应对计划希望能够使影响最小化。这是我们在能力建设方面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全球可持续性城市发展网络的基石。
我想强调一下,2009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联合国人居中心非常强调城市扮演的角色以及本地的行动对气侯变化的减缓和适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在可以看到全球气侯变化已经成为主要的国际发展方面的问题了。这不是非常偶然的事件,因为它已经反映了我们这个世界最主要的议题,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了生产和消费模式中不可逆转的变化,全球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二都是在城市中发生的,而且温室气体排放中三分之二导致了全球气侯变暖,它也是来自城市的。大概一半的排放都是由于化学燃料的燃烧,一半是来自我们住房所需要的空调或者是暖气。这些都是我们在建立环境和追求更好的生活中的一些障碍物。所以气侯变化和城市化相互之间是无法分开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可持续性建设和人居模式上,并且建立能效很高的建筑物。
气侯变化现在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挑战之一,我们也认为气侯变化问题应该是在更广泛的住房和城市发展框架下解决。这样一个广泛的框架应该包括一个具体的做法,包括参与性的治理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以及对生态友好技术的利用。联合国人居署和城市的各个角色扮演者进行合作,而且我们和当地的政府、社区以及私营部门一起进行合作的经验能够在这方面给我们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它的工作包括影响决策,而且进行一些实际性的操作活动,进行倡导性的活动以及建立合作伙伴的关系,在全球地区和国家。当然我们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答案,但是我们确实相信我们实际的工作确实使我们问出了正确的问题,而且也展示出了解决的方向。
在气侯变化的讨论当中,城市一定要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声音,毫无疑问,当地政府会找到到全球挑战本地解决方案的一线扮演者。到目前为止这方面减缓和适应本地层次上的答案还比较少。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讲都是一个机会,不论是学术界的人士,政策制定者还是环境的专家,我们应该联合在一起把城市的议题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首位。我们也很紧密地合联合国人居规划部署和世界银行在这样的议题上进行合作,为当地的建设贡献自己的能量。在这方面我们也欢迎最近威立雅环境研究所进行的一个比较研究。它看了在各个城市温室气体中各个清单的方法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后京都议定书》让城市发挥更大的作用方面。
气侯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在以后的几年当中会让人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我们传统的智慧告诉我们这个危机会对整个能够用于社会服务的公共资金的提供,来支持进一步需要改善的住房、基础设施、服务和私人投资有影响,而这些投资需要进入,以便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且准备应对气侯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传统的智慧也告诉我们,全球的经济危机导致就业机会减少,而且影响最严重的也是发展中国家和最贫困的人口。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不那么传统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中国的“危机”这个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一个是代表着危险,而另外一个字代表的却是机会。现在的危机也可以被看为是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机会,能够使城市变成一个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与此相关的是我们现在必须抓住绿色就业的机会,我相信商业界、企业界他们在产生就业和通过贸易投资和融资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联合国成员国越来越强调发展当中民营投资的重要性,形式现在在诚实的发展规划中,他们只是从环境的角度考虑,而不是从战略的角度考虑减缓气侯变化带来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机会,清洁的低碳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交通的改造和绿色投资来讲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气侯变化的适应也给城市带来了创造就业的机会,与此同时也给那些创业的人口带来了新的未来。
像贫民窟的改造和提供全天后的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和技术。我们必须来看一下能够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参与到增长中的支柱,能够不断地促进企业界和私营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论是在就业方面还是在环境方面,扶贫的政策能够更多地惠及到更多人。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他们非常关心就业和城市的改造。在这方面,有非常广大的空间能够把绿色经济的议程列入到更广泛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就更是这样了。由于在能源消耗和个人流动性方面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再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特别是那些高效率的绿色技术的基础设施的服务,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城市必须要复制环境不再友好的模式,而相反他们应该进行创新,应该能够进行跳跃式的发展,超越以前的模式,而使用的是生态可持续性的模式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技术已经存在了,而且解决方案也已经存在了,包括水的利用到太阳能,从公共交通运输到整个的生物燃料的生产,但是把这样一个未满足的需求变成市场的需求正是意愿和良好的政策和战略的组合,以及一个能动的商业环境恰当的匹配。
“转型”这个词也许最能描述中国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正在从一个主要由农业为主的社会转向为一个城市的社会。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过去20年当中是及其引人注目的。这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从1987年的25%发展到了2007年的42%,而且预计到2030年这个国家60%的人口都将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中国也正在转型,从一个集中、计划式的经济转向于市场经济。而且也导致了另外一个转型,从社会的平均主义转向了新的个人主义和竞争的时代。中国最近所有的变化也要求它进行转型,而且在一代之内就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向了发达国家。
这些变化带来了一些积极的结果。中国所经历的是15年以上的快速经济发展,而且这个国家能够使10亿人口脱离贫困,而且仅仅是在过去30年就做到了这一点。这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取得的杰出的成就,这个国家同时也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城市地区。我也鼓励大家把你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所有的国家和城市分享。因为这些国家和城市也要在这方面有和谐的发展。
联合国人居署在中国已经积极活动很长一段时间了,包括在水卫生、气侯变化,包括与当地政府培训和融资方面等等。城市环境也是联合国人居署在中国从事活动的核心点之一,联合国人居署提供城市环境规划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援,给沈阳和武汉的市政府提供帮助。这些经验都在全国进行传播,而且这个是在中国二十一世纪日程管理工作之下的。它和北京大学,和住房建设发展部和贵阳、海林和攀枝花也被选为新的合作伙伴,我们要和这些城市一起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北京大学也要和这些城市进行具体的培训项目。联合国人居署也在从事气侯变化这样的活动,也希望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全球发展、挑战的领域中作出贡献。水和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关注重点,南京秦淮河改善项目以及湄公河水和卫生举措,这些都是我们在水和卫生领域在中国合作的广泛。这些工作包括以社区为主的水和一些创新性的融资举措,还有公共的意识和整个政府,以及治理和政策改进,还有以价值为基础的卫生教育以及知识分享。
在2008年5月四川的震后,联合国人居署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帮助准备汶川震后早期支持恢复的报告,这是2008年7月推出的。联合国人居署还动员了一些资金,而且在这个领域开始进行恢复和重建工作。还有在甘肃省所实施的一些项目,16个预置的教室在边远山区的4个学校建立起来。最近,我们在这方面和17个城市进行了交流互访,上海也派团去了,而且在这方面同济大学提供了帮助。
我们北京信息办公室是在1992年建立起来的,而且也成为了我们在中国的信息桥梁。这样的办公室有它自己的网站,而且经常在上面发表一些新闻和文章,是我们联合国人居署的文章,同时它也把一些期刊进行翻译,包括《城市市建》这个期刊广泛发行。与此同时它求一个季刊,叫做《人类人居》。我们现在也进一步地探索和北京市场培训中心有合作的机会,希望2010年能够推出“中国城市发展状况报告”。
为了实现我们的使命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包括非常关注于质量以及相关的正式教育机会范围。这是对城市的专业人士提供的,包括帮助大学和专业机构能够进一步宣传,而且对各个城市的就业具有相关性,它需要和主要的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不仅仅是人民和社区,而且还包括从性别和年龄的视角要求我们有新的模式转换。在交通、能源和水等关键的领域上,我们希望能够有恰当的方式,在灾后重建中有更好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地让我们的工作和机构相衔接,联合国人居署也建立了人居署和大学合作伙伴关系,以便继续扩大联合国人居署和大学之间的联系。此外,联合国人居署的工作是要科学的知识从研究转换成实践。
像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这样的大学,我早些时候也已经提到了能够在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但是很多大学和教育的高等机构在实现这个潜力方面面临着挑战。在联合国人居署关注的国家进行的培训重点并没有和这些重点相匹配。
在一个自由化的贸易和金融世界中,城市是投资的重点,是沟通、交流、商业什么和消费的重点。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催化剂,同时是贸易和发展的媒介,在这方面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而且贸易和自然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和关系有紧密的关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消耗污染,与此同时可以看到有一些经济难免涌入到城市,我们希望在这方面消除官僚方面的壁垒,能够让贸易更加帮助我们减少贫困,而且我们需要更好的城市规划,而且有更好的贸易地点和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每个人都能进行贸易,而且贸易是我们最重要的工具,我们能够用它来与贫困做斗争,而且在这方面我们认为私营部门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借这个机会介绍一下我们联合国人居署的商业论坛,我们能够在最高的层次上进行讨论。它能够展示私营部门在创新和找到共同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方面能够怎么样做得最好,为了能够记念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举措,第一次我们给全球五家公司颁发了奖,有一家是中国的公司,感谢他们在这些方面提供了清洁的城市能源解决方案和在气侯变化方面做的贡献。
我们在今年7月份举行的非常成功的人居署的商业的论坛,而且我们得出了一个宣言,它要求各个私营部门和人居署紧密合作。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感谢威立雅他们支持了这样一个商业论坛,感谢他们在新德里2009年7月份的活动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知道威立雅环境也是非常支持这样的商业论坛的,在其他的政策对话中能够和其他的私营部门合作做更好的贡献。我也相信私营部门在应对城市的挑战方面扮演着更大的作用。作为整个经济变化的驱动者和创新的领导者,商业社会可以成为变化的推动器。但是我相信它也必须来扮演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它必须在对人才进行投资以及对社区进行投资方面起领导作用。我们必须要问一下我们自己,这些私营部门怎么样利用城市化的积极的方面不断地促进社会更明智的发展。我们怎么样能够帮助建立起来一个更加具有合力的,而且是在社会上具有凝聚性的城市的社区。联合国人居署也致力于与私营部门进行合作,像威立雅这样杰出的公司一起合作,朝着可持续城市化的变化发展方面起领先作用。
请允许我邀请你们参加全球议程中的两个重要的会议,一个是世界城市论坛,人居商业论坛在其中也会有合作伙伴关系,包括还有一些网络和可持续城市化的新的安排。2010年的主题是“城市的权利能够弥合这样的城市差距”,而且联合国人居署和巴西政府现在正在准备第五届的世界城市论坛。这个是在2010年3月份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我也环境北京参与这个城市论坛,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经验。
第二个主要的活动是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联合国人居署在联合国超过25个组织中是一个领先的机构参与到这样的世博会中。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能够给联合国的每个机构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联合国大家庭的展台中大家可以看到城市化和全球化给人们带来的挑战和机会。我们的主题是“更好的城市,美好的生活”。我们也希望世博会能够成为世界城市运动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如果我们希望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那么我们就需要所有人,需要政府界、学术界和私营部门能够一起联合起来追求为所有人更加有高生产力的、包容性的和更加适居的城市。
感谢各位。
环保曝光台| 海南非法种植转基因木瓜(图) 农村白色污染(图)
生态保护| 环保行动:给大佛头美容(组图)小小环境督察员(图)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