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WTO贸易与环境谈判专家组首席专家
主持人:我们这节讨论绿色贸易,从上一节的讨论中也看出来了绿色贸易和气侯变化问题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上一节的讨论很热烈,以至于我现在不得不脱掉我的外套,穿着短袖接着进行讨论。我感觉不仅仅是全球变暖,这个屋也很暖。另外,我觉得咱能不能为全球变暖稍微做点贡献,从国内法规的执行来说,这是动机还是夏季呢?夏季不能低于26度,这的确是做大了,可是冬季好象不能超过20度,现在好象超过20度了吧。
我本人是胡涛,来自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是我们环保部贸易和环境专家组的专家。跟我一起参与绿色贸易章节讨论的还有来自北大经济学院的王大树教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毛显强教授,来自剑桥大学的Shailaja Fennell博士,来自外经贸大学的边永民教授,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的Mikael Skou Andersen教授。由这几位一起和我们分享我们在绿色贸易领域的工作。
我先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在绿色贸易领域都做了什么和将要做什么,正在计划准备做什么,之后我们其他的演讲人把他们在这个领域所做的工作和大家分享一下。最后我们留点时间讨论。所以为了有更充分的讨论,我想每一个报告人的时间超过8分钟,留下40分钟大家讨论。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所谓的“绿色贸易政策”中国做了什么。中国在不同的层次上,在产品层面、企业层面、行业和宏观经济层面都做了什么东西。
先看看在产品层面。实际上在产品层面,按照目前全球WTO以及世界海关关税组织把所有的产品都编成号了,就是所谓的HS编码。但是这个编码只是根据产品本身的特性来说的,和环境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这个团队做的主要工作是希望从中国自己开始,把现有的产品根据环境特性分成四类,鼓励的、允许的、限制的和禁止的。把进口和出口的产品都分成这四类,换句话说要把我们现有的海关系统细化一些。这个工作还在进行中没有做完。我们希望通过环保部和商务部和海关以及发改委等等部门通力合作推出这项工作。我们的目标是2011年。
具体在产品层面,虽然现在我们的海关编码没有出来之前,我们还是做了很多工作,推动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这是我们一个主要的工作。我没有时间给大家介绍中国是怎么相同推动生态产品的贸易和进口、出口的问题。包括环保部和质检总局都在制定低碳产品,这变成了一个标准。这是从胡萝卜方面来说。
从大棒来说,和多边协议相关的已经有若干的净利了,这些产品是不允许贸易的。另一方面就是中国在2007年1月1日开始已经征收对两高一资产品征收出口灌水了。国际很多同行不了解这个。所不同的是中国征收这个税把税收放在了中国的国库里,美国要征的话是放在它的国库里,这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把污染留给自己,竟然把税收贡献在美国国库里,中国人能答应吗?既然你要争,那你先争吧,我们已经付诸实践了。我和美国同行做碳关税的同行已经交流过这个问题。还有很多具体的实例没有时间跟大家讲。在企业的层面也有一些好的实践和大家共享。像鼓励具有ISO14000的企业具有绿名单和黑名单,黑名单是鼓励出口的,黑名单是限制出口的。在行业层面也有投资指南。国际人士更关注的是环保部、外交部、商务部一起制订了中国海外企业的投资指南。如果中国的企业在海外投资,不仅要满足本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同时也要满足中国的标准,要到环保部备案审批,这样才能在海外进行投资。
在宏观经济层面,中国已经有一些很好的做法了,包括我们立足把可持续发展放到下一稿要修改的《对外贸易法》里面,对重大的项目和贸易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救市计划里面,大家也看到了很多和绿色相关的内容。
我没有时间和大家过多地讲解我们中国的绿色贸易政策和我们团队所做的这方面的研究,我把时间交给其他几位专家和我们一起讨论。首先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的毛显强教授,他也是我们环保部贸易和环境专家组的成员,他会进一步讲解我们怎么样对贸易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换句话说也解释一下为什么中国那么积极地推动绿色贸易政策,下面有请毛显强教授。
毛显强:谢谢胡涛博士的介绍。我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的毛显强,同时我也是国家环保部贸易与环境专家小组的成员。简单说两句我们这个小组的情况。2002年环保部为了适应WTO谈判的需要和蓬勃发展的对外贸易对环境造成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个局面,成立了一个由环保部的部领导成立了一个WTO环境贸易的领导小组。作为技术支撑成立了这样一个贸易环境的专家组。
我们专家组的成员主要来自于国家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胡涛博士是我们的组长。它的成员除了研究员,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
我今天报告的材料是来自于我们这个小组的集体的贡献。由于我们这个小组研究的时间很长,内容很多,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大家逐个介绍。
我今天想谈三点,一个是为什么要做环评,对贸易或者是贸易政策进行EIA(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我们能不能这么做?把环境受贸易的影响反应出来。贸易、环境间的关系这两天的讨论大家已经有深入的认识了,实际上贸易包括副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对它的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法规效应都有理解了,包括它带来的污染物排放的增加或者是生态系统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反映在水污染的排放和大气污染的排放和生态系统的退化等等方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的影响。
我们通过研究把一系列的链式反应关系反映出来了,建立了一个从贸易到环境的关系,反映他们之间量化的连接,这样我们就能够对我们的贸易环境影响作出一个辨别,然后衡量或者是评价它的大小,这就是我们对贸易或者是贸易政策做的环评的思路。
对贸易做环评的层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我们对贸易行为本身或者是具体的贸易项目或者是计划做环评。我们也可以对贸易政策做环评,包括对一些国际性的贸易协议,比如说多边贸易协议或者是双边的自贸区协定等等。它的目标首先是要支撑我们的环境政策治理者为环境管理服务,其次他也可以为我们商务部门或者是贸易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对我们前方的WTO谈判代表也可以提供技术支撑,而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
我在这儿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过去的工作。
首先,谈一下所谓的贸易赤字,谈一下贸易对中国带来大量外汇的盈余或者是顺差的同时会带来大量的环境逆差。其次,我们看一下以贸易政策自由化以后对我们水稻生产部门在环境上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和盛馥来先生在几年以前和UNEP合作获得的研究成果。最后是我们正在承担的工作,就是对中、日、韩CJK自贸区进行环评的情况。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不是贸易强国,我们在每年获得大量贸易顺差的同时,在环境上却出现了赤字。我们大量的污染物是留在了中国。
这是在我们研究当中计算的由于出口导致的污染物的排放,这是2005年的数据所获得的资料。可以看到,在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个方面所获得的污染物的排放分别系31.3%、35.9%和32%,基本上对不同的污染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或者是COD,出口的贡献都是接近三分之一的贡献率。这是一个非常触目惊心的数字。
这个是贸易对二氧化碳的贡献。可以看到,所谓隐含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由出口带来的是16亿吨,而进口的货物隐含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0.368亿吨,这意味着我们出口的是高含量的碳,由此导致的是12亿多吨二氧化碳的进的排放。它占了我们当年二氧化碳排放的23%。看看单位出口值隐含的二氧化碳。出口是每百万含量是2.3吨,而进口只有5.7吨,这个比率是3.7。隐含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出口是554万吨,而进口只有0.25百万吨。这样的话就产生了一个进的排放量是5.29,这是纯粹留在中国的比例赤字。
从单位每百万美元的出口额来看是17.4,进口是0.4吨,这个必须是19。
从COD来看也是类似的情况。出口是2.03百万吨,而进口是0.04,有了将近百万吨的进的污染的排放,占了当年排放量的18%。而从单位产值或者是单位进出口值的含量来看是2.1:1.6,1.7的比率。
再看另外一个研究结果,是关于纺织工业出口对污染的贡献的。从2000年到2005年,每单位出口值所包含的废水排放量,总的废水排放量2000年的时候是4亿吨废水、4.2亿吨、4.5亿吨、4.9亿吨。
这是焦炭出口。从这儿来看,由于焦炭的出口导致了煤炭的消耗量是两千多万吨,将近三千万吨,水资源的消耗量是1亿吨,九千万。硫化氢是五千吨、五千吨。还有氢化物和氨的排放量。
另外一个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可能对农业部门产生了一些环保方面的影响。我们以水稻生产为例进行了这样一些分析,分析了包括化学品的投入和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甲烷和水资源消耗。这实际上是对我们全国各个省份进行的分析。分析以后,我们讨论了化学杀虫剂,红色的部分是杀虫剂的逃脱量可能会增大,对我们的生态影响可能会增加。这个是化学品的投入。这个是甲烷的排放量,有些省份有一定数量的增大。
最近我们做的研究还在进行当中,我们使用了所谓GTAP的数据,模拟如果我们成立要一个中日韩的自贸区会对我们国家的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这种影响。在这方面,我们在自贸区成立以后可以对汞、铅等等一系列的污染物的排放量有一个大致的估算。这是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耗量的变化数据。这个研究的结果最后还没有出来。
未来我们要做的工作大致有这几个:包括我们对贸易环评的导致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修订和编制。将要完成的是中日韩自贸区的环评的项目,我们正在谈的还有中国挪威自贸区、中国瑞士自贸区。这样一些自贸区在今后谈判的过程中,可能都会引入EIA的方法对它的谈判提供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1] [2] [3] [4] [5] [下一页] |
环保曝光台| 海南非法种植转基因木瓜(图) 农村白色污染(图)
生态保护| 环保行动:给大佛头美容(组图)小小环境督察员(图)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