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致开幕辞。新华社/法新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7日上午开幕。来自上百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代表与会。
联合国对与会各国最终达成共识持乐观态度。全球媒体一致行动,呼吁大会取得成效。但因一些主要国家在减排问题上仍有分歧,这次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仍免不了激烈交锋。
规模庞大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当地时间7日10时40分许(北京时间7日17时40分许)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会议从7日持续至18日,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及众多媒体记者参加,预计总人数会超过1.5万。
气候变化大会主席、丹麦前气候和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伊福德布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等人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
赫泽高在事先准备好的讲稿中说:“这是我们的机会,如果我们错过,我们将花数年才能找到更好的机会。”
各方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德布尔称之为“前所未有”的会议。而英国气候变化专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国际会议。
媒体估计,大约4.5万名环保主义者将在会议期间陆续“现身”哥本哈根。会议开始前,多名示威者聚集在大会会场贝拉会展中心外,有的展示标语条幅,有的高呼口号,还有人向路人发放宣传小册子。
丹麦已将全国约1.1万名警察中的6000人部署在首都应对安保挑战。
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致开幕辞。新华社/法新
预期乐观 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在会议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有人认为各方在这次气候变化大会上不可能达成一致,但“他们错了”,“我们距离达成一致不远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6日发布一项报告说,与会各方距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达成一致“仅有数步之遥”。
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眼下承诺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和协议目标减排量已差距不大。
施泰纳说,相关专家就各国应采取措施所持观点和气候变化大会谈判桌上的议题“差距显著缩小”。如果与会各国领导人想通过谈判方式达成一致是可以办到的。
丹麦首相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向与会者发出呼吁:“世界对你们寄予厚望,协议触手可及”。
媒体声援 气候变化大会得到媒体广泛关注。全球45个国家或地区的56家报纸7日刊登同一社论,警告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生存造成的巨大影响,敦促各方采取行动。
这份社论说,之所以采取统一“社论行动”,是因为人类面临“严峻时刻”,气候变化的事实清楚,科学刊物讨论的问题已不再是人类是否对气候变化负有责任,而是我们要减少这种危害所剩时间不多。
“然而国际社会迄今为止作出的回应缺乏热情、苍白无力,”社论说,“除非我们联合一致,果断行动,否则气候变化将毁灭地球,危及人类财产和安全”。
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本次会议的正式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多家媒体编辑在气候大会召开一个多月前酝酿这次统一“社论行动”,集体撰写这篇社论。社论将以英文、中文、阿拉伯文等20种语言发布,不少报纸在7日头版刊发。
英国《卫报》网站图片显示,包括美国《迈阿密先驱报》、法国《世界报》、意大利《共和国报》、丹麦《政治报》、卡塔尔《海湾时报》在内的多家报纸参与统一“社论行动”。
反对呼声 尽管支持者相信这是一次能够“拯救地球”的重要会议,但批评者说,这次会议更可能对地球造成损失。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研究人员的统计数据报道,为期12天的气候变化大会预算达2.1亿美元,会议期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相当于一个非洲国家同期排放量。
联合国方面说,与会人员12天会议期间使用交通工具、消耗食物和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将超过4.1万吨。
研究人员说,这比马拉维或塞拉利昂整个国家同一时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还多。
此外,还有人质疑科研人员得出的气候变化结论不实,全球变暖的威胁被夸大。
英国曝出的“气候门”事件中,黑客入侵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电脑并公布上千封研究人员内部邮件。
有人依据泄露邮件内容指责气候研究中心采取“欺骗手段”,刻意向公众隐瞒部分不支持气温升高的数据。
气候研究中心一些研究员参与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做出的气候变化报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就“气候门”事件展开调查,并在大会上作专门说明。
帕乔里在开幕式上说,所谓的“气候门”事件目的是要降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可信度。但已有多项证据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韩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