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8日讯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12月7日发表文章称,前往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各方人士的担心正在变成现实:各国官员制定切实减排协议取代东京议定书的愿望很有可能落空。政治家们在减排这一看似美好却难有大进展的问题上浪费了近20年的时间,人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供挥霍。决策者们需要放弃无谓的碳排放协商,真正将注意力转移到替代能源的开发上。
碳减排久无重大进步 人类已浪费20年
文章指出,过去10年里,人们围绕气候变化问题有不少争议,但无论是环保主义者的示威还是毫无意义的政治协议都无力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不过,坏事也能变好事,会议失败也能产生好的结果,前提是决策者们必须意识到短期减排计划并不可行,并着手寻找新的出路。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上,我们一直未能找到最佳方案。长时间以来,人们总是认为只要政治家们有诚意,就可以通过碳减排轻松解决气候问题。而事实上,20年来我们所采取的政策本身存在重大缺陷。在经济上,短期碳排放征税的做法代价巨大且收效甚微;在政治上,减排协商只会造成欧美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矛盾;技术上,替代能源还无法确保人们摆脱对碳的依赖。
二氧化碳减排成本大过气候变化本身
G8集团提出的通过减排将全球气温较工业革命前上涨幅度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气候经济学家Richard Tol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碳排放税从一开始就要按每吨45欧元收取。保守估计,这一计划到2100年将使全球每年因气候变暖造成的损失减少2万亿欧元。然而,碳排放征税将使世界GDP大幅降低12.9%,相当于每年27万亿欧元。这还是以各国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少花钱多办事为前提的乐观估计,否则,损失会增加10倍乃至100倍。这也就是说,碳减排带来的损失远比气候变化本身要大。
各国在减排目标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是协议达成的一大障碍。这其中较为明显的是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对碳消耗依赖较大,将是21世纪两个最大的碳排放国。但由于两国在西方工业革命时期排放量很小,因而未被纳入东京议定书的相关限制之中。研究还显示,至少在本世纪,中国在气候变暖过程中是受益的一方,因为温暖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减少冬季死亡人数。部分欧洲国家提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用于减排,且不论资金利用情况如何,发达国家纳税人是否愿意掏这笔钱目前还是未知数。
530亿欧元仅换来推迟地球变暖一小时
现在,我们还缺少合适的碳的替代品,矿物燃料还是人类生产发展所必需的。在缺少替代能源的情况下,单纯减排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专家指出,要实现到2100年减排75%的目标,非碳能源所提供的消耗量要达到2000年全球能源总消耗量的2.5倍。如果继续保持现有开发速度的话,非碳能源无论在价格还是能效方面都无法达到要求。即使是将核能、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等加在一起,替代能源恐怕也只能允许人们实现2050年减排目标的一半而已。
然而,当前政治家们对开空头支票的热情依然有增无减。日本6月曾宣布到2020年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8%。专家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新建9座核电站,100万风力涡轮机,给300万家庭装上太阳能,环保汽车的销售比例要从4%提高到50%。这无疑是项艰巨的任务,可该目标提出后还是受到广泛批评,而日本新首相宣布减排目标提高到25%时却赢得了一片喝彩。显然,漂亮话比现实目标更受欢迎。
强调减排而不是发展新技术的做法是一种本末倒置,最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加大对非碳能源研发的投入。每年需要投入的资金为660亿欧元,这是目前各国政府投入的55倍,但和减排开支相比,这只能算是一个小数目。加大公共投入还能够缓解政治层面上的矛盾,并使碳排放税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研发投入需要用于开发新的替代能源技术,而不是单纯发展现有低效技术。专家以太阳能电池为例,预计在2000年至2010年间在该项目上投入530亿欧元资金最终仅能够在本世纪末推迟地球变暖一小时。(李雪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