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绿色频道 > 2009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哥本哈根大会 > 气候大会独家

中美两国:爱也不能无间 恨也不能决裂

来源:搜狐绿色
2009年12月15日10:48

    搜狐绿色特约网友观察员 喻捷(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政策与研究总监) 哥本哈根报道

    更多请点击:搜狐百名网友观察团直击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谈判

  历史降临哥本哈根

  周一的种种迹象显示,这将是疯狂的、前所未有的一周谈判。早上,数千人聚集在贝拉中心门口等候注册,人龙排出半里远。而下午,人们都在为从明天开始实行的限额制奔忙,显然有些人,远道而来,最终连会议中心的门也没有进就要打道回府了。

  今早,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透露,中国官方暗示,其减排行动将不要求发达国家的资金资助。同一天,非洲国家抱怨周末的非正式磋商只有少数大国参加,缺乏公开与透明,并批评发达国家的承诺没有进展,因此要求暂停谈判。据说,其后发达国家也因为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减排谈判没有进展,而要求暂停《京都议定书》轨道下的继续谈判。

  明天开始,就要正式开始部长级谈判,今夜,各国谈判代表需尽量准备好只留下重大政治决定的案文供部长决策。

  对于第一条新闻,中国人听到似乎比西方人更吃惊。事实上,在哥本哈根,说起中美,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就是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和中国政府手中握着的8000多亿美国国债。近期,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2009年,美国国债超过1.4万亿美元,占当年GDP的11.2%,创60年之最。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如果此趋势继续,美国联邦政府需要偿还的利息很快就将占到财政收入的两成,持续增长的军费开支以及经济刺激方案让美国财政不胜负担。

  前不久的迪拜危机中,多个发达国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西、葡、意、英、法、德等欧盟国家信用等级均被下调。在这当口讨论资金问题,无疑火中取栗。

  “如果为了气候协议,美国开始加印钞票,中国肯定大喊,住手。”一个在荷兰生活了二十年的美国人说。

  “现在,全世界流动性最好的国家在中国、中东。西方实在是没有钱。”一个德国人说。

  “今天的中国就好像二战后的美国。美国帮助欧洲重建的马歇尔计划是因为它是欧洲最大的债权国。今天的中国也仰赖美国经济的复苏,因为这符合中国的利益。低碳能源无论对中国和美国都是机遇,中国积累了这么多资金,投什么好呢?从长远来看,低碳能源是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非常适合中国。中国需要一个全球协议。可惜,美国的参议院议员并不都意识到这对美国也是机遇,而且另有一部分人恐怕中国在这场竞赛中获胜。”一个爱尔兰人说。前几天的深夜,在哥本哈根的大街上遇到这个熟人,停下来说谈判现状,中美的博弈,一套显然考虑成熟的理论让人顿生历史情怀,却还是冷得在街上直跺脚。

  这三位都是参加谈判超过十年的资深环保人士,他们明白,当气候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事务,并与能源政策紧密挂钩时,它已经深深嵌入今日世界经济的最新进展。历史排放行成的道德责任是一部分,但是当前的现状又是任何一个严肃的解决方案必须融合的智慧。

  美国和中国相互依存的利益格局,使得务实的奥巴马总统改变了以往针对中国的外交策略,希望通过合作让中国承担更多的管理国际事务的责任。

  事实上,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国元贬值,美国人消费降低,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将难以恢复。这种经济纽带正在拓展成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纽带。

  但是,美国国内仍然有很多双眼睛看着中国,本次大会的焦点之一,就是美国坚持对中国的碳强度指标承诺进行符合国际公认程序的“可报告、可测量,可核证的”的减排行动,否则认为发展中国家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减排实效。中国则认为这是主权,凡是非国际资助的减排行动将由中国自己统计,反对由国际或者第三方机构介入核查。

  美国在气候谈判中的提出这项peer review同行评审,与《联合国人权公约》中的用词完全一致,让中国政府恐怕最终评审会落入一个政治怪圈,并沦为政客手中的工具。

  中美,爱也不能无间,恨也不能决裂。

  中国在资金上的让步,是一步诚意棋。知现实,而顺应现实,是除了减排目标之外的对气候谈判的贡献,也给了发达国家更大的压力。一切为了共识!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气候谈判,必须面对现实。目前, 大会中提出的2012年之后的融资机制将集中于创新机制,其中包括在全球航空和海运中承诺减排指标,在公司间分配排放额度,并通过额度拍卖筹集资金,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和适应需求。加税困难,就管制先前漏网的排放部门。

  “让我们充实内容,将协议的法律形式留到下一步。这是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将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保证,把事情拖延到后面去做,绝不会比现在做便宜”。下午大会主席丹麦部长康妮与公民社会介绍谈判进展时说。

  “有人问我是悲观,还是乐观,我想我是现实的。我们已经将这次大会提升到这样的声势。这是全球公民对全球的政治领袖能否在二十一世纪应对最大的全球挑战的一个考试!”

  多少的坚持和让步将会在未来的70个小时内发生。

  当各国专机在这个城市降落,当这个地球上最有权力的人们在贝拉中心云集,我们是变得更聪明,还是更愚蠢,还是,让人性主导这个进程。我们仿佛看到历史的大幕在凡夫俗子面前缓缓拉开。

  本稿件为独家授权搜狐绿色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史少晨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