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绿色频道 > 绿色供应链—绿色竞争力营销讲堂第一期 > 绿色竞争力营销讲堂相关新闻

潜力与风险同存 我国绿色信贷标准起步

来源:中国商报
2010年06月17日13:23

  近日,记者获悉,我国正在着手制定绿色信贷标准,今后国内银行将可能面临绿色信贷指标的要求和考核。

  “我们受有关部门委托,正在研究制定银行绿色信贷的标准。”近日,在搜狐绿色讲堂上,河北经贸大学绿色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小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根据绿色低碳发展的全球大趋势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绿色信贷也将成为中国银行业新的业务标准和要求。

   所谓“绿色信贷”,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总的来说,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严格限制向高耗能、高污染的环保不达标企业提供融资;二则是要大力支持绿色环保、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等行业、企业的发展。

  2003年7月,为了回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金融业环境暨可持续发展宣言》,国际金融公司(IFC)颁布了赤道原则,这是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为商业银行从事项目融资提供了一个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的框架。目前,赤道原则已发展成为商业银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惯例和项目融资的行业基准。

  据介绍,我国从1995年的时候提出了绿色信贷的问题,但是由于当时的环保信息很难达到银行决策需要,并且GDP在彼时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绿色信贷很难执行。直到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项目进行信贷控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绿色信贷才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有效的操作阶段。

   此后,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意见》,建立了信贷工作的“环保一票否决”制。2008年6月,兴业银行董事会通过采纳赤道原则的议案,成为国内首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据了解,目前,兴业银行的绿色信贷额已达200亿元。

  尽管如此,绿色信贷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各银行的信贷总额中,绿色信贷所占的比例依然非常小。目前,缺乏统一标准是我国银行系统实施绿色信贷的一个难题。“从宏观上来看,尽管绿色信贷政策出台了,但是绿色信贷政策的具体执行标准没有建立起来。”王小江说,标准的不确定造成银行对在放贷过程中对“绿色”界限模糊,难以把握。他认为,标准对于绿色信贷的有效实施最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涛认为,国内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投入规模仍然有限。最根本的,还是由于全面促进绿色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仍未建立起来。

(责任编辑:彭晓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