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绿色频道 > "绿色"能否成为快消业的时尚新标签?——绿色竞争力营销讲堂第五期 > 绿色快消业相关新闻

从“心”绿起来的快消企业才有持续竞争力

来源:搜狐绿色
2010年07月26日12:10
绿色竞争力营销讲堂第五期现场(搜狐-刘丹/摄)
绿色竞争力营销讲堂第五期现场(搜狐-刘丹/摄)

  吴昌华:快消涉及众多行业 标准体系需要细分完善

  主持人:我们之前谈到绿色金融行业,有赤道原则;谈到新能源行业,有国家在指定新能源的法律法规。当我们谈到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时候,政府和企业,在制订规则、行业准则方面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多?很想听听两位对于相关部门的看法。

  吴昌华:国家可以在快速消费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能源的消耗进行规定,这些东西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对一些元素的含量进行规定,比如说霸王的产品里面,他说我没有超标,我在国家控制之内,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标准不能全部覆盖,但基本上主要的成分还是有标准的。当然我们希望这一部分能够更加完善,国家应该做好国家层面的事情,把这个标准,把这个门槛设好。现在中国有很多的标准,但是在现实当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这也就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市场中造成各种各样信任的危机的原因。这个问题的答案简而言之就是,政府还要加强制订标准、执行标准。快速消费品整个行业牵扯的东西是很多的,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一部分肯定是要进一步完善的。

  我们谈到了要从心里绿,现在中国市场对快速消费品的信任危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于要追求绿色竞争力的企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市场信号。对传统的企业来讲可以去改,可以去研发出替代的产品或者改善的产品,对新进入这个市场的企业也是一个莫大的机会。相反,我们应该把存在的问题变成好事,变成真正开发更高标准、更绿色、更健康产品的驱动力。如果在这个时候一些企业,尤其是有领导力的企业能够把握这个机会,我相信他的竞争力应该更强。

  郭沛源: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讲:

  第一,从政府的角度。中国在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都不少,但是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于怎么执行。我觉得对政府来说,把现有的法律法规执行好是首先要做的,因为如果执行好了,环保的企业自然能够减少风险,或者得到这些荣誉。反过来如果执行得不好,污染的企业会得到好处,会成为不好的激励。所以政府来首先要做好执法。

  第二,民间社会。也就是吴总说的第三只眼,中国社会现在第三只眼在慢慢睁开,但是睁得不够大、不够亮。不够大,是因为我们做第三只眼的一群人还没有足够多,我们最早的草根NGO是90年代的时候成立的,发展的时间不长。我们需要更多像搜狐绿色频道这样的媒体去关注这件事情。因为政府的人员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条河上守着,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第三只眼做监督。好的企业不怕第三只眼,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第三只眼是一个正面的东西,批评不好的企业、表扬好的企业,对于好的企业来说是有帮助的。

  第三,行业自律。我觉得不仅仅应该是政府、NGO、媒体出面,行业自律也十分重要,比如前一阵子互联网上有很多不良信息,当时几家互联网公司一起做了行业自律的原则,在快销品这个行业应该有一些类似的行动,但是因为我也不是特别熟悉这个行业,一会儿兰总可以跟大家做更多的介绍。

  兰珍珍:说到行业自律,我也作为企业代表也在化妆品协会里面担任理事成员,我经常在行业场合下呼吁行业自律。在欧洲等地区和其他国家,一家化妆品企业的成立非常简单,简单得会让大家吃惊。任何一个人要成立一个化妆品公司、要销售一种化妆品产品,只要按照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的规定,按照这些规定的程序把相关资料准备好,(要成立一个什么样的公司,要销售什么样的产品,这个产品的原材料,产品的配方、及安全性做了什么样的检测等等),这些材料申报上去,你的产品就可以上市了,但是这个企业首先要对自己的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有保证,从科研开始,就要对消费者的安全负完全的责任。一旦有任何的问题,他会永远被剥夺经营权利。在中国有特殊的国情,企业的自律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如果企业不能对产品的质量和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进行自我约束,即使政府再强大,像救火队一样,也救不了消费者安全健康问题这样的大火。现在,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包括监管制度都在不断完善,企业的自律能力也在完善中,消费者的监督也会越来越严格。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大家都应该从中学到自己作为某一方的责任和义务,真正来实现整个快速消费品、现代消费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荣蓉)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