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绿色频道 > 气候变化

国际气候组织:中国需要气候立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09月14日11:56

  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会议期间,国际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她表示,中国需要气候立法,交易机制不是孤立的,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工具,不可能靠交易就把气候问题解决了。

  第一财经日报:你怎么看商界影响联合国气候谈判?

  吴昌华:本次夏季达沃斯的焦点是可持续中寻求增长,但增长的方式不能是粗放型的、传统的模式,要转型。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目前所推动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非常吻合。

  达沃斯是一个商界精英的论坛,它体现了其重要性。

  严格讲,尤其是哥本哈根会议前后,国际商界积极参与有关官方的谈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组织了自己的团队,尤其看重商界领袖的建议,如何有效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低碳的发展,对他们来说也是机会,尤其对领军企业而言。

  日报:对于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谈判,现在负面看法越来越多,你对此怎么看?

  吴昌华: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大家说它不行,但这个舞台也必须有。大家开始想各种各样新的辅助性舞台,G20就是其中一个,这个项目是由东西方研究所协调的。我刚加入他们的专家委员会,10月底在伦敦要开第一次会议。

  日报:前两年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非常火,你怎么看其前景?中国也在制定自己的规则,你对此有什么建议?

  吴昌华:CDM是国际公约履约的产物,这两年还看不到前景。从大的方面而言,碳交易机制,一定要有法律基础,这两年淡下来最主要是因为未来国际公约不明确。当然,CDM也有很多不足,下一步就是怎样改进CDM。

  对中国来说,大背景是要气候立法,交易机制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工具,不可能靠着交易就把气候问题解决了。国家要制定政策,它是其中的一个手段。

  这种情况下,发改委已经基本上立项了,就是要气候立法,现在处于前期调研阶段,更多是看欧盟怎么做,因为北美基本上没有具体成型的东西。

  市场对管理者而言太新。现在有18个挂牌的交易所,更多的是环境交易,因为环境这部分,中国的立法相对比较健全,而没有说是碳交易,因为没有基础。更多的意义在于学习、增加知识、扩大视野。

  下一步,首先要有法律基础,明确中国的气候立法,在这个基础上做交易。

  此外,即使没有气候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运行。

  2020年之后,如果大家还谈气候变化问题,中国肯定要有更硬性的承诺,在法律上体现出来,交易以怎么样的手段和工具进行,实现法律上的责任。那是中长期规划,而目前可能还是尝试阶段。

(责任编辑:荣蓉)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