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各位朋友下午好!各位嘉宾好!我们有的是老朋友、有的是新朋友,论坛的话题也是很有意思,题目叫艰持。艰苦的艰,意味着绿金还是比较漫长的,如果坚持不到那一天,恐怕往往会成为先烈,坚持到了就是先锋。从绿到金,兑现利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很多企业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不愿意从事这个领域,而是现实利润压力就会导致他坚持不到。生活当中很多新能源企业会抱怨政府不支持、工作不理解、消费市场不成熟,问题很多,那么这些问题究竟是不是症结所在,有没有创新的思维对此有所突破。对这个问题嘉宾先思考一下。我们先看一下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先生怎么说。
水皮:我看大屏幕的采访很有感受,因为他说到能源价格太便宜了,我脑子里想到原油价格。这个非常危险,台上在座的新能源企业就是英利一家,是不是赞助世界杯的英利?看来还是比较低调,花那么多钱在世界杯赛场上打出英利的品牌,但是没有打出英利新能源三个字,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
论坛一:艰·持 将绿金思维引入公司发展战略(搜狐-唐怡民/摄) |
刘耀诚:其实在我们打这个广告牌的时候,我们打的中国英利,这是中文版,中文版旁边有我们的LOGO,所以其实在这样一个广告牌里我们做了几个品牌宣传,一个是英利,那么第二个是中国,还有一个是太阳能,这几个宣传都已经做到了。作为一个可再生能源企业,站到世界杯这样的舞台上不去宣传太阳能当然不行,所以我们没有放弃这样的机会。全世界很多人看到英利这个牌子,很多人除了关注英利以外,应该是在关注太阳能。
水皮:那么多外部因素,一如说价格因素、政策因素,从你们企业的角度来看,是不是有那么多的压力?
刘耀诚:因为我们做可再生能源,我们面临的市场环境和很多企业不太一样,我们客户是一些更加关注环境变化,更加关注绿色环保的公司以及个人。反过来对于我们来讲,在环保、在绿色发展方面的要求就更高,同样我们的投资人之所以投这样的企业,除了投资能够带来回报率之外,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对环境的关注、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所以我们面临的环境会更不一样一些。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刚才的采访非常有意思,其中说到能源的价格,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可再生能源成本还比传统化石能源成本更高,从企业角度来讲一个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让可再生能源能够让大家都用得起、能够让它走进千家万户,怎么来实现这一点?就得靠科技创新、在管理、业务模式、方方面面的创新和努力,让可再生能源能够真正成为老百姓用得起的可再生能源。
水皮:企业创新技术上是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内部有一个问题,台上嘉宾中间还有两位NGO组织的代表,社会层面、企业外部能够为企业成本降低、推广绿色创造什么条件。先请杨富强先生介绍自己的观点。
论坛一:艰·持 将绿金思维引入公司发展战略(搜狐-唐怡民/摄) |
杨富强:今天我们大家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是绿色是金,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我认为绿色是生命。这桶金也可以不要,你可以要黑金、黄金,这都可以,有的人说我不做这个、我可以做起来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必须认识到这是你的生命。所以更严峻一些。
第二,从理念到行动。世界自然基金会也对国内外几百家企业做了调查,当我们问到你对环保、气候变化这些问题的认识,90%的CEO都回答这很重要,但是当我们问到你们企业有没有制定详细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措施,只有40%。所以从理念到行动对中国企业来说特别重要。
从NGO的角度来讲中国形势要求NGO做到两点,第一,如果有些企业不认为是金、不认为是生命,还要污染环境、破坏环境,我们在一些情况下应该采取一些比较能够暴露他们的手段,比如说举报、甚至采取一些对抗。比如说像厦门市公众反对建立化工厂。如果不是因为百姓站起来,恐怕就建成了。
其次针对社会目前发展的要求,NGO应该跟企业、跟政府采取继续合作的态度,我认为在我们国家和在我们的社会情况下这一点尤其重要,合作要跟谁合作呢?要跟那些好的企业合作。WWF现在我们有一个叫世界减排先锋。现在搜索国内做得最好的前五家、前三家,我们进行宣传,并且帮助他们在什么地方能够节能、能够减排。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