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辛本健:《人民日报》国际部主编
2010年底引人注目的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谈判越来越近,各国希望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能在这次谈判中得到解决。此前,联合国分别在今年4、6、8、10月份展开了四轮气候谈判。但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义务、资金与技术提供等方面的严重分歧,坎昆气候变化谈判前景堪忧。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谈判立场与目标如下:
欧盟
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并表示视其他国家承诺情况可能将减排量增至30%;发达国家应确立新的减排目标。到2020年,发达国家总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应降低30%,到2050年降低80%至95%;遏制发展中国家排放增加。中、印、南非、巴西等国应重新确定2020年前的减排目标,除最不发达国家外,所有发展中国家均应在2011年年底前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力争将国际航空业、海运业和氟化气体的减排目标纳入国际协议。
欧盟是气候变化谈判的发起者,也是最积极的推动者和领跑者。为实现减排目标,欧盟各成员国达成一个约束性指标,即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终端能源消费中比例增加到20%,在燃料消费中生物燃料至少占10%,并且在2020年前将能效提高20%。
在国别层面,英、法等发挥着重要的带头作用。英国在立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年底《气候变化法》的正式生效,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立法引入长期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2009年英国公布了详尽的《英国低碳转型》国家战略方案,并宣布从2009财年起设定“碳预算”。法国于2009年7月高调宣布最早从2010年起征收碳税,但在2010年3月被判违宪而未能实施。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