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绿色消息】据法新社报道,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世界气候会议在上周日进入了最后阶段的讨论。但人们仍有困扰,担心哥本哈根失败的记忆会潜入此次气候会议。
各国环境部长在上周周末陆续抵达墨西哥城,他们发现正被一种不断恶化的情绪所环绕。这种情绪主要由两个问题引起,即《京都议定书》的废止问题,以及一个相互联系但尚未得到解决的议题形成的僵局。在各国高层官员多次协商会谈以后,各国部长于周二开始了为期四天的讨价还价,会谈高潮将出现在本周五。
代表们表示,为了解决气候变化各国进行了为期12天的会谈,他们制定了一个规格较低的目标,但是此次会谈能否取得成果尚不明朗。
法国的气候谈判代表布赖斯•拉隆德(Brice Lalonde )表示:“我们原来的的立场更加强硬,更加激进。”但现在他也只呼吁“各国要秉承一种妥协精神。”
绿色和平组织国际气候政策主任Wendel Trio表示:“到目前为止,各国只表明了他们的最终立场。我们希望各国环境部长能够做出决定,即要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寻找‘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或许能为明年达成气候协议造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194个与会方迫于压力,将同联合国真诚合作,以减缓气候恶化,并最终阻止因气候变化造成的巨大破坏。
人们希望,坎昆气候会议能够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也希望成立一个基金会,通过该基金会获取数以亿计的援助资金,帮助穷人和易受影响的脆弱国家。这些希望要比哥本哈根愿景要低调得多。各国领导人曾期望达成一个解决气候变化的全局协议,但是最后哥本哈根愿景却变成了一个梦魇。有的只是喋喋不休的争吵和不断的吹毛求疵。
坎昆谈判,记忆的创伤再次被揭开。
气候会议谈判代表们面临的一个任务是,要确保在众多的具体议题中达成共识。这些议题包括核查温室气体排放承诺,禁止滥伐森林,确保清洁技术的顺利转让以及讨论筹建“绿色基金”( Green Fund)的具体细节。 糟糕的是,由于会谈中一个分论坛出现失误,差点使得本次气候会议难以在谈判桌上达成协议,这同时还可能影响《京都议定书》的未来。
上周日,中国赴墨西哥坎昆气候会议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这一系统有两大支柱。一个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另一个是《京都议定书》。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支柱,你很难想像整个体系要如何运转。唯一的可能是这个系统最终将崩溃。”
《京都议定书》的承诺将在2012年底失效。而日本已经明确表示拒绝暂时延长《京都议定书》。因为《京都议定书》只对富国规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而美国早在2001年就否决了《京都议定书》。
日本表示:不应强迫各工业大国用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来限定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因为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污染大国则仅仅自我规定了减排目标。这样的话,强迫工业大国减排就毫无意义,也不公平。日本环境部副部长南川秀崎(Hideki Minamikawa)呼吁“要建立一个新的框架公约,在该框架公约下,包括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应该通力合作,继续同气候变化作战。”
一些代表称,加拿大和俄罗斯也深受影响,他们加入到了日本的行列之中,开始诋毁、削弱、甚至差点摧毁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被发展中国家视为十分神圣的文件。不过,澳大利亚表示它将接受第二期《京都议定书》。
坎昆气候会议的是在极其不寻常的一年里召开的。因为在这一年里,气候变化受到政治意图的驱使,这种政治意图也是哥本哈根气候峰未能达成有效成果的主要原因。同时今年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科学家们表示,虽然今年气候会谈的氛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糟糕。但是为了防御潜在的自然现象对气候系统的灾难性破坏,各国应在未来40年里严格限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防治污染。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在2009年又创新高。新的研究显示,2010年可能成为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暖和的三年”中的一年,而2001年至2010年则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暖和的十年。
周四,在坎昆气候会议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显示:到2030年,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近百万人丧失生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会达到1570亿美元。贫穷国家因气候变化丧失生命的人口数量将会是最多的,而美国则将会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国家。(蝌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