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是普遍共识
■IPCC报告公信力不容质疑
■我国正研究征碳税的可能性
【搜狐绿色坎昆前方报道】(文/特约观察员中国气象报张永)未来气温控制在1.5℃还是2℃,全球变暖真的是90%由人类活动所致吗,我国征收碳税的可能性有多大?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代表团顾问何建坤,在墨西哥坎昆就这些热点话题向记者进行了解读。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代表团顾问何建坤
热点之一:气温升高控制在1.5℃还是2℃?
在坎昆会议上,小岛国联盟强烈要求把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增高幅度控制在1.5℃以内,而《哥本哈根协议》的共识是2℃。
何建坤说,温升控制2℃不是一个科学研究的结果,而是一个政治决策,是国际社会权衡气温上升带来的损失,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和代价,以及国际社会行动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经过多次协商与交流,最终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达成的共识。
气温上升越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影响就越大。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来看,2℃以下的影响有正有负,而负面影响更多一些。
“为了防止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带来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影响的风险,当然把气温升高控制得越低越好,但实现目标的减排力度也越大,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也越大。而升高1.5℃或者2℃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差别,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小岛国联盟提出把气温上升控制在1.5℃之内这一诉求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将直接重创小岛屿国家。这些小岛国家本来生态就较脆弱,应变灾难能力差。他们希望把气温控制在一个更低的范围之内,以免受气候变化带来的更大的影响。
把气温上升控制在1.5℃内,意味着国际社会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大的成本和代价,实现减排目标的难度就更大。在坎昆会议上,大多数国家仍然希望把2℃的共识作为未来的目标。
《哥本哈根协议》中也提到,到2015年,要对此进行评价,看一看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变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影响,再考虑1.5℃的可能性。
热点之二:全球变暖90%以上是人类活动所致吗?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气候系统的变暖是不争的事实,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很可能”(九成以上)是人类活动所致。
评估报告自发表以后,就受到“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质疑。尤其是去年哥本哈根会议前后,IPCC陷入气候门、喜马拉雅冰川消失、亚马逊雨林气候敏感、波浪能等事件,导致公众对IPCC科学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怀疑。
在坎昆会议上,IPCC主席帕乔里回避不了记者的访问,但他强调了IPCC评估报告的科学性,并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何建坤说,国际主流意见还是支持IPCC报告结论,没有要求改变这一结论。IPCC正在做第五次评估报告,会对人为活动引起气候变化的可能性进行进一步评价。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在日内瓦发布2008年度《温室气体公报》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等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突破有历史纪录以来最高点,是地球历史上65万年以来的最高值。
何建坤说:“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如森林的破坏,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当前人为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仍呈上升趋势,今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还会不断增加,最高纪录仍会不断地被刷新。”
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在坎昆对记者说:“气候变暖不是人为炒作,也不是伪命题,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
热点之三:我国征收碳税的可能性有多大?
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否开征碳税成为企业和百姓关注的焦点。
何建坤说:“在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形势下,我国酝酿征收碳税是一大契机。有关机构正在研究征收碳税的可能性。它是作为一种政策调控的手段,是促进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政策措施。”
征收碳税对企业有何影响?何建坤认为,一方面将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一方面给企业传达了一个信号:低碳是将来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一大潮流,也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同时也会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和商机。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缓慢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也是缓慢的,但是一个政策的出台,对企业的影响往往是突然的。“企业领导人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进行超前性的部署,掌握低碳核心技术,捷足先登,占领竞争制高点。没有准备的企业就会落后,甚至会被淘汰。”
何建坤说,现在企业讲低碳,制定低碳行动计划,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是打造长期的竞争力,并不是一味地在做秀。那些抓住低碳的先机,拥有低碳技术并产业化的企业,必将拥有光明的前景。
专家简介
何建坤: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系统工程与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研究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