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绿色频道 > 绿色人物

国家能源局首任局长卸任 争议张国宝

来源:南方周末
2011年01月14日11:14

  “他顶住了一些项目,遏制了势头,但是未触及基础。”

  他是国家能源局第一任局长,他曾主管十一年中国能源,主导的能源改革亦充满争议。卸任之际的张国宝,如何面对争议?如何“澄清”传闻?

  本周一下午两点半,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前往国家发改委,宣布免去张国宝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之职。宣布会上,李建华高度评价了张国宝在推进能源结构,在发展核电、风电、重大装备国产化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据说张国宝在随后讲话中,颇为平静而简短,可能是“适当控制了下情绪”。

2011年开始的第十个日子,66岁的张国宝离开了长达十一年之久的能源工作岗位。他退休了。
2011年开始的第十个日子,66岁的张国宝离开了长达十一年之久的能源工作岗位。他退休了。

  十一年间,他担任过的头衔不下几十个,被上级领导尊称为老能源,“以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著称。

  他力主调整能源结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其中核电结束过去五年无核电机组投产徘徊不前的历史;风电装机容量连续五年翻番增长,打造多个陆上风电三峡。

  他主导过中国最重要的三大改革:电力体制改革、民航体制改革、电信体制改革。但其中争议颇多,尤以电力体制改革为最。

  卸任之际,他如何面对争议?还有何遗憾?他留给继任者什么样的能源局面?

  为什么改革受阻?

  如果不是台下会心的大笑,很难想象这是一位部级官员的“澄清词”。

  1月6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张国宝一改常态,面对台下的国家电网公司高层、全国能源企业以及政府官员,针对一些媒体指责能源局纵容电网收购设备制造企业加强了垄断,他直言,能源局并不同意,而是其他部门批准的。

  言语一出,四座皆惊。业界看来,2010年,国家电网收购辅业资产许继、平高两个集团的行为,直接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五号”文件冲突。

  “五号文”确定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的电力体制改革方向。不过,国家电网公司非但没有完全进行主辅分离,还加强了对上游电气制造企业许继、平高的收购。

  电力改革的此种“走回头路”,显然不能为改革派所接受。

  据了解,电力体制改革目前已由电监会、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国资委等多部门负责,改革办公室放在了电监会,国家能源局只是其中的一个会签意见的单位,在这种多部门负责之下,意见不一,甚至出现有专家对已经施行的改革——“厂网分开”都存疑义的现象。

  国家能源局内部人士透露,在进行主辅分离讨论之时,电力改革意欲将各省的电力设计院重组成两个设计院,张国宝提议,应将一两个设计院划给电力设备制造企业。

  他认为,过去的电力体制造成做事的不管设计,设计院管设计不管设备的局面,可以趁这个改革机会划一点给制造企业,形成又能做设备,又能搞设计,类似西门子、GE这样的跨国企业。

  不过,这一方案在讨论时差点夭折,张国宝最终以不划拨就不签字“要挟”,电力改革领导小组才同意划两个设计院给制造企业。遗憾的是,这一方案至今未出台。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能源局在电力体制改革方面发言权实在有限。

  此外,汶川地震导致电力中断,让曾抢险18天的张国宝感触颇深。当时四川电力全部中断,张国宝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四川电力公司全面抢修,才得以按期通电。但这也引发一个问题:主辅分离之时,是否要将电力抢险队伍留给电网和电力企业。

  据了解,目前电网和电力企业抢险队伍将极有可能不做分离。

  “我们在电力体制改革上做了一些探索,但是具体怎么探索,还是要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推进下去。”张国宝说。“他顶住了一些项目,遏制了势头,但是未触及基础。”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说。不过这位官员坦陈,这也已经是最大的可能了。

  视察工作中的张国宝(右一)。 (CFP/图)
  视察工作中的张国宝(右一)。 (CFP/图)

  为什么“重症下猛药”?

  在张国宝任期内,还有一项成绩单——风电发展,让其“自豪不已”。

  不过,在风电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风电产能过剩的各种批评之声,以至于2010年9月,国务院甚至专门发文提示风电产业产能过剩。

  此外,业界对风电特许权招标也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其用竞争的方式招标,实质上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对这些争议,张国宝一直在各种论坛上予以澄清。他习惯性向别人介绍自己亲身经历的“燃气轮机打捆招标”。

  燃气轮机打捆招标的核心是,集中企业采购机组,吸引通过招标选择设备供应商,采购同时,要求对方转让技术。由于后来外界批评“计划经济”的压力过大,张国宝选择放开,让各家各自采购,结果现在“买了都快一千台了,国产化目标依然遥远”。

  对于风电,张国宝的思路是,通过扶持,保护国内的风电制造业,使他们有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就是让我们国产的设备,能够在国内市场有应用的机会,否则你连这个机会都没有。”

  这种思维来自一次外出访问。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国宝曾去美国参观风机设备厂,发现国际企业推销风机,买一台风机回扣就20万,这让张国宝动心必须自己研发,不要依赖别人,“我已经从一个小孩变成了壮年人了,我不怕跟你打架”。

  张国宝的一位下属说,张国宝惯常的思维是“重症用猛药”,在一些事件处理上,习惯“发动群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办大事”。

  张国宝曾这样反问质疑者:不要认为市场经济万灵,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有的时候要看看你政府主导得合理不合理了。

  为什么“心急如焚”?

  2008年,张国宝担任能源局长之时,所有人都在预期,希望国家能源局能在价格领域有所作为。

  不过,张国宝说,国家能源局并不谋求定价权,其实张不是不想要定价权,是“三定”方案明确这一职能不在国家能源局。

  目前,国家每次调整能源价格首先要征求国家能源局的意见,但能源局内部人士透露,早期能源局刚成立之时的一次调整油价,竟然未征求能源局的意见。性格倔强的张国宝直接告状到国务院,当时国家相关高层笑言,说明我们调价保密工作做得好,连能源局长都不知道。至此之后,国家发改委每次调整能源价格,才一定征求能源局的意见。

  一个没有定价权的能源局,一个没有定价权的能源局长,显然无法调控能源市场,更无法调控几大集团行为。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国际油价在60美元之时,张国宝曾让中石油、中石化相关负责人到其办公室,让他们不要等政府批件,赶快进口石油储备,结果只有中石油买了100万吨,后来中石油担心批件不来承担政治风险,又将油卖了,结果此后油价迅速攀升,机遇丧失。

  资源价格之所以难以推进,源自石油天然气垄断局面未破的局面下,国家能源局难有施展拳脚的机会。目前,呼吁石油放开进口权的不仅有民营石油企业,也包括大型国有企业。

  中国化工集团即为其中一家。因为其有很多化工产品,它一直希望国家放开进口权,自己建设炼厂自给自足,不用再看中石油、中石化的脸色行事。据了解,尽管征求意见下来,但始终没有下文。

  之所以如此,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透露,中国化工集团其本质还是要一个进口权,并不完全为了化工产品。此外,国家之所以管住进口权不放,主要因反对意见认为,一旦石油进口权放开,就会如铁矿石企业一样,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争夺,最终更加失控,被外资企业算计。

  显然,要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最重要的手段即价格,价格的背后,更是体制的层层约束。现在各种手段都被死死卡住,国家能源局难有作为。而作为首任局长的张国宝也只能感慨,调整结构让其“心急如焚”。

(责任编辑:彭晓明)

南方周末

300粉丝

关注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0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