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5日电 (翟珺 肖欣)坎昆会议最大的成果是挽救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面临破裂的局面,在“求同存异”的情况下达成了具有法律意义的《坎昆条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波25日在北京指出,值得重视的是,行业减排标准已悄然来临,中国曾经的“远虑”正逐渐转变成“近忧”。
据欧盟2008年修改的2003/87/EC号指令规定,自2012年起,抵离欧盟成员国境内机场的所有航班将被纳入欧盟排放交易机制(EU ETS),对进出欧盟的航空排放配额总量、配额的分配方法、实施程序、吨公里以及违反后的惩罚措施等进行了规定。
王波分析称,这表示2012年将分配给各航空器运营人的排放配额总量为历史排放(2004-2006年排放的平均值)的97% ;2013年后,排放配额总量降低为历史排放的95%。航空业经营者每年需按时上缴上年实际排放额,未按规定足额上缴的,将会被处以100欧元/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罚金,甚至将被禁运。这对正处于起步阶段、期待大发展的中国航空业很不利。
他强调说,面对这种悄然而至的行业标准,躲避无法解决问题,中国只能积极地面对,通过正面的谈判获得较为有利的形势。
王波同时指出,中国面临的压力还来自其它方面:美国重返气候变化谈判桌,以中国作为不积极减排的挡箭牌,更以碳关税等筹码作为对华施压的工具;印度排放量小于中国,在基础四国中处于搭便车的有利位置;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国家对中国在自身减排和援助发展中国家减排上有较大期待。
对此,他坦言:“应对压力,中国需练好内功,发展低碳经济,做好经济转型。”王波认为,今后应进一步规范中国现有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机制,与国际接轨,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研发相结合;同时,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开拓市场,实现双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