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样注重核安全的国家都出了问题,大家要对危险有概念。”3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能源专家倪维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当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创造院士论坛上,倪维斗认为中国核能发展需要减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倪维斗表示,据他所知,中国的核电站在设计时,在应对严重海啸方面考虑较少。
刚刚结束的国务院会议通知,暂停审批核电项目,没有正式获得正式批文的内陆核电建设将暂停。对于中国核电迁往内陆的趋势,倪维斗表示目前国内核电技术力量比较薄弱,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否则运行管理都会有很多问题。
“在这些前提下,不要强调速度,而是真正要研究核能如何能够在自主创新的前提下更加安全。”倪维斗告诉记者。
科技领先胜于数量领先
《21世纪》:目前国内核电建设情况怎样?
倪维斗:现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13个,在建的核电机组26个。中国原来是准备大力加速发展核能的,按照规划,到2020年达到8600万千瓦,2030年到2亿千瓦,这个量是世界领先的。
《21世纪》:这次日本的核电事故会不会再次引发对核电的争议?
倪维斗:各个国家都在考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核能的温室气体排放较少,大家把核能发展作为重点,但是核能存在掌控的问题,原来以为技术先进的日本应该掌握得比较好,但这次大地震引发的大海啸暴露出很多问题。
核能的问题要绝对小心对待,有些事情考虑不到就会出问题,我们的核电站在设计时防海啸考虑较少,万一来了也很难对付,日本是个教训,应该研究如何能够保证核能的绝对安全。
《21世纪》:现在国内正在运行的核电站有对抗海啸破坏的能力吗?
倪维斗:说起来这种大海啸谁也没抗过,据我所知设计时没有考虑到严重的海啸,台湾有个电站是考虑到海啸的问题,有一些堵塞的措施,但万一出事故以后,闸门拉不起来或者下不去了,很多状况都是不可知的,像日本也想不让辐射扩散,但是现在就没有办法。
《21世纪》:目前国家有没有关于核能发展战略调整的考虑?
倪维斗:我们呼吁过很多次,新兴产业必须要科技领先,如果是看外国什么东西好买来仿制,弄到后来技术还是人家的,制造打工是我们的,虽然你可以占领很多国际市场,但是都是低端产品。
《21世纪》:中国的核工业现状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吗?
倪维斗:实事求是地讲,我国核电工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两代半的技术我们是掌握的。
现在国外掌握三代技术,中国也在研究第四代,但还在试验阶段,所以要研究怎么走出中国自己的核工业道路。国外有三代我赶三代,这样永远落后,两代半引进法国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已经掌握了两代半技术,但现在三代出来了,三代我们基本上是引进美国的。
此外,现在两代半核电站、三代核电站到底怎么配比,可能要重新加以考虑。原来一窝蜂大步快走,现在看大步快走不见得是合适的办法,风电发力就是例子,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研究,究竟怎么自主创新,否则就是买外国图纸来做了以后,短时间内可以占领市场,但是外国技术一革新就傻眼了。包括太阳能也是这样,大量引进外国的技术,其实已经是国外半落后的技术,花了好多钱,刚做两年,第三年人家有新技术出来了,你这个又废了。
中国核电要慢下来
《21世纪》: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立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同时暂停审批核电项目,会对我国核电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倪维斗:核电站要好好检查,包括所有核电站的设置、制造、运行。从安全角度提高再提高,下面核能发展暂时停止新的核电站的审批。国内核电发展可能要慢一点,核电站建设指标会有所减缓,因为要更慎重。
《21世纪》:需要重新制定安全标准吗?
倪维斗:那些标准不够的要制定。比如说海啸,以前没人考虑的,日本这次出现事故的核电站显然没考虑海啸的问题,海啸导致停电,备用的柴油机启动不了,进水口堵死,周围有辐射人又进不去,空中浇水还进不去,现在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这就是有些问题考虑不周到,比如应该有防海啸的预案,海啸来了如何保证水能抽上来,这都是一个问题。
《21世纪》:现在中国的核电建设开始从沿海往内陆迁移,你怎么看?
倪维斗:要非常慎重。现在核电站主要在海边,很多内陆也需要电力,但适合做核电站的要地质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大的灾难,同时要保证水的供应。将来万一有什么事故,还要有疏散的余地,这都是要好好考虑的。
《21世纪》:中国核电未来几年的规划来看,以后总的装机容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倪维斗:不好说,我们核电发展的速度是成倍增长,现在1000万千瓦,逐渐发展到7000万千瓦、2亿千瓦,中国整个核的建设、技术、标准、人才、安全运行的规范是不是能百分之百的跟上,这比其他东西要求更高。
内陆发展核电更要注意安全
《21世纪》:二代半、三代和四代核电在安全性上有什么区别?
倪维斗:每一代的发展主要是安全性,我们在技术上改进出二代半,自己会了,现在美国提出三代AP1000,我们引进美国的,但是也在做比较先进的而且更具长远性的高温气冷堆,这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堆型,现在还在示范的条件下做,核电的成熟要很多年的。
《21世纪》:除了技术上的安全性提高之外,整个系统对周边可能的灾害防范在技术上应该如何实现?
倪维斗:对各种可能情况日本已经考虑的比较仔细了,但是没有估计到海啸引起的严重后果,它的冷却系统都有,而且还不止一套,但是海啸一来全坏了,所以说每一代核能设计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安全性。
日本的核电站需要柴油机来完成冷却,而柴油机本身就需要外电,还要海水,很多外部条件限制,被破坏就会出问题。现在AP1000就是要在任何情况之下,突然全部配套都没有了,还能够保证安全,不发生问题。原来清华有个低温供热堆,旁边有高位的水箱,就是没有了外部支持,靠水箱慢慢流下来把自己冷却掉。
《21世纪》:内地选址和沿海选址在安全性上有没有差异?
倪维斗:安全性是有关系的,核电站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如果在内地建的话,冷却水要有另外一套东西,造价要贵得多。
在海边是海水冷却,水打进来放出去就完了,一个河道打水进来,冷却完就放掉。内陆没这么多水,水放进来冷却以后,这个热水还要冷却,就像电厂冒气的凉水池一样,现在火电站发一度电要三到四公斤水,核电站就更多了。
《21世纪》:这会影响安全性吗?
倪维斗:这个毫无疑问要保证水的供应,还有冷却堆的问题,实际上内地建核电站,要求就更多了,因为在海边用海水冷却比较方便,在内陆应该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标准,这比以前投资标准更高。此外,核废料的处理问题都要考虑。
在内地建的话,首先要地质非常稳定,同时有充分的水供应,全世界的核电站建了很多,现在应该静下心来总结教训,尤其对我国来说,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否则运行管理都会有很多问题。在这些前提下,不要强调速度,而是真正要研究核能如何能够在自主创新的前提下更加安全。
《21世纪》:规划的核电站数量会不会减少?
倪维斗:我感觉肯定要比现在的规划速度放慢一点,中国现在一窝蜂,都要弄。以前一些省长、书记都说要发展经济搞核电,老百姓没意见,各省都要争取这些项目,经过日本的教训,大家对危险都有点概念了,现在劲头会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