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经观察--第49期
【搜狐绿色最新报道】碳标签(Carbon Labelling)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利用在商品上加注碳足迹标签的方式引导购买者和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商品,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
早在2007年3月份,英国碳信托公司就已经在洗发水、薯片等产品上推行碳标签认证。日本从2009年4月也开始试行碳标签制度,要求企业自愿对商品及服务的生命周期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换算成二氧化碳,并加贴标签标识。截至今年2月16日,日本碳标签制度涉及的产品种类已扩大至94类,包括农产品、轻工和部分机电等产品。在"新环保法案"颁布之前,法国已有一些前卫企业开始尝试碳标签,比如该国知名零售商CASINO在2008年6月份就首次贴出了公司销售产品的碳标签。法国另外一家零售商E.LECLERC也在"新环保法案"出台前就开始向客户提供产品的碳排放信息。
据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产品碳足迹标准ISO14067,该标准包括量化/计算和沟通/标识两大部分。目前该标准已完成草案的拟定,计划于今年发布。有专家表示,ISO碳足迹标准一旦推出,将为核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提供国际范围内的统一标准。届时,碳标签在欧盟乃至世界范围推行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相信,随着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的日益重视,碳标签非常有可能从一个公益性的标志变成一个商品的国际通行证。
目前"碳标签"主要针对出口产品,中国还没有推出"碳标签",国内沃尔玛的上架产品也暂时没有相关要求。但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的外部压力已经显现。作为全球化产业链条上的供给方,中国的大部分外贸型企业在国际形势要求下已经具有积极的应对态度。"北京环境交易所国际合作部副主任朱俐在接收采访时表示。
国际贸易中碳标签的实施能否达到既定目标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要具有理性,他们必须有保护气候和环境的倾向,并愿意支付因碳标签的实施导致的加价;二是核定国际贸易品的碳足迹要方法简单,并且要标识统一、试点推广。
碳标签只是鼓励消费者和生产者支持保护环境和气候的一种方法,更多地取决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碳标签的实施需要核定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会给厂商带来额外成本,消费者也要因此承担一部分的加价。
当碳标签制度的影响从消费环节传导到生产环节时,会优化工业发展,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由于消费者不再青睐的高碳排放产品逐渐减产,产量达不到自身的经济规模时,产品成本会逐渐上升。这样的企业将面临两种抉择:第一,关闭生产淘汰落后产能;第二,通过科技与管理方式更新来降低成本,减少碳排放。
目前,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一般都统计在出口国名下,与消费这些产品的进口国无关。实际上,进口国在消费进口产品的同时,相当于间接消费了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导致了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就引出国际贸易品的内含碳问题,也就是国际贸易品的碳足迹问题,无论是"碳关税"或是"碳壁垒"都是中国企业未来无法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