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绿色最新报道】2011年5月下旬起的那场“塑化剂风波”可谓是一场翻版的“三聚氰胺”事件,直接波及海峡两岸、港澳地区、乃至东南亚和大洋彼岸的美国,涉及饮料、保健品和药品的超过两百家厂商涉案。这场翻版的“三聚氰胺”事件不仅使得台湾食品多年来维持的安全可靠形象受损,更是暴露出从管理部门到食品饮料行业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检测方面的漏洞。
当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愈演愈烈和防不胜防趋势的时候,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会议(CIFSQ)于11月初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食品贸易伙伴国──欧盟、美国、比利时、加拿大、法国、荷兰、日本等国家的负责食品安全的政府官员纷纷出席,许多相关企业和机构的代表也呈现了高规格、高质量和丰富的内容。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权力集中化
就在此次CIFSQ召开之前,刚刚通过的美国食品监管法规再次调高门槛,FDA首次拥有强制召回权,有权检查食品加工设施等等。此外将安全责任将转至供应链,更侧重于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由美国开始的政策调整似乎预示着:一个强有力而权力集中的机构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必然。
而参会的比利时农业部食品安全局局长Jean-François HEYMANS也谈到:遵守卫生需求的底线和基于HACCP的生产过程,比利时政府采取的行动是将农业部和卫生部的6个负责食品安全的机构合并到了比利时食品安全局,而这个局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优化的食品供应链进行检查。
卫生部重大事故处理处处长李泰然在会上阐述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演变、现行监管体制的特点及工作措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改进建议。通过对多家监管机构的调查反馈可以看出,有6成多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减少环节和部门,同时还应该明确职责和分工,这样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监管。而另一项“实行分段监管与综合协调相结合,进一步强调综合协调作用”的意见也趋向于权力和责任的集中化。
美国食品饮料制造商协会(GMA)总裁潘米拉.贝利在会上以“全球合作时期全球食品安全未来的保证”为题作了主题报告,强调食品安全是全球性问题,必须通过全球合作才能确保食品安全。美国著名律师行科文顿&柏灵亚洲区首席法律顾问William Friedman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个强有力的机构不仅是必须的,而且应该是全球的。现在国与国之间的边境往往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屏障。”
而日本食品安全支援机构理事长平野展代女士则对此持有不同观点。她介绍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由企业作为主体来进行食品安全问题的召回和赔偿,国家则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进行监管和约束。以2008 年“毒饺子”事件为例,日本在进口流程上采取了短期内限制进口的措施,随后放宽了限制。在整个过程中仍是依靠企业对其生产进口安全负责。
ISO 22000逐渐成为食品企业共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是一个自愿采用的国际标准,该标准对全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了一个统一标准。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ISO22000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将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融汇整合。
ISO22000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其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在本次会议上,许多参会企业(如雀巢、嘉吉、华润万家)都阐释了如何以ISO22000为指导完成针对该企业的食品安全及质量认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