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频道 > 德班气候大会--搜狐绿色特别策划“气候危机与绿金变革”

乐施会焦聚极端天气和粮食危机

2011年12月02日15:53
来源:搜狐绿色

  【搜狐绿色12月2日最新消息】11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关于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特别报告呈现出一个严 酷的警示,即极端天气事件处于上升趋势,如不采取紧急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则会导致未来类似事件更为强烈、频繁地发生。

  乐施会记录了2010年至2011年极端天气事件对全球、区域及地区粮食安全带来的一些破坏性影响,以及给贫困人口的 生存及生计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未能成功应对气候变化,它造成的冲击预示着粮食安全的悲观未来。如果各国政府不希望2010-2011年极端天 气事件成为未来苦难和饥饿的悲观先兆,大家就应该在联合国德班气候谈判上行动起来。

  2010-2011年极端天气及食品安全

  “极端天气,诸如中国、俄罗斯及巴西等国的旱灾及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的洪灾(2010年)导致粮食价格波 动,而这种波动自40年前石油危机事件以来从未发生过。不幸的是,这一切可能仅仅是开始,因为在未来数十 年内,在大气层堆积的温室气体,会令干旱、洪水、病虫害 及水资源短缺等风险增加,令已承受巨大压力的农业系统,进一步受压。 ”——约翰•贝丁顿,英国首席科学顾问(2011年3月)

  气候变化可能对粮食生产产生恶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平均温度和降雨模式已在逐渐改变,将会影响平均产量。其次,愈来愈频繁和强烈的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更多的农作物损失。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只是关注第一个影响。他们假设在没有粮价动荡的情况下,仿真出气候变化对平均物价涨幅程度的长远影响。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和其他机构认为温度升高和变化的降雨模式会 导致平均粮食价格的结构性增长。

  今年年初,乐施会委托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未来20年中主食的平均价格,比 如玉米,会比2010年会增长一倍多,这些增长一半是由于平均温度和降雨周期的变化而造成的。

  但是这只是体现了一部分状况,愈来愈频繁的极端天气将会使之加重,带来粮食短缺、物 价上涨、市场失稳,使结构性物价上涨问题恶化。人们并不需要依靠想象力就能知道这些后果会如何影响世界上最穷苦的人们。

  2010年至2011年,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影响了粮食产量和供给情况,从而导致粮价飞涨,农民生计遭到 破坏。这些事件有时也会震动世界市场,引发价格逐步上涨,使全球食品安全稳定性降低。从2010年引发全球小麦价格 冲高的俄罗斯热浪到今年发生在非洲之角的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极端的天气事件使数以百万计的人口陷入饥饿的困境中。

  发生在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极端天气事件,是2010年及2011年粮食安全状况堪忧 及食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世界粮食市场状况本已紧 张,供应一旦被扰乱,粮价就会出现波动。所以当一系列天 气相关事件自2010年6月以来冲击市场超过10个月时,市场就会一片混乱。在世界许多地区天气都不是季节性的,要么过于干旱,要么 过于洪涝,要么过于炎热,要么过于寒冷。这种非季节性的天气会影响产量,减少粮食供应,提高粮价。这些都是2010-11年食品价格冲 高的重要因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食品价格指数在2011年2月达到最高值。所幸全球粮价在达到此峰值之后出现一些缓和,暂时中止了上升势头。许 多地区预期粮食会出现大丰收,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粮食需求正在放缓。

  这段时间内粮食产量受到较大冲击。由于2010年发生了一系列极端 天气事件导致发达国家粮食产量下降了8%,而这些国家占据了世界谷物交易的70%,因此粮食产量的下降 是全球粮食价格冲高的重要因素。然而,价格上涨的幅度同供应链的减少严重不成比例。一些国家政府对于粮食产量的下降十分惊恐,因此控 制粮食出口,这也给当前粮食价格的冲高添砖加瓦。2010年7月至9月间小麦价格上升了60%至80%,而在2011年4月小麦价格更是达到了每吨364美元,同比增长85%. 由于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2010年传统出口商持有的谷物股票数目大约下降25%,这让市场更易受到天 气因素的影响而波动。

  世界上最穷的人口大约将其收入的75%用于食品开销,因此对 于他们来说,食品价格上升的后果会是灾难性的。很多家庭拼命工作以养家糊口,填饱肚子。

  本来,全球已有12亿人减于绝对贫穷线之下(即每日生活费为1.25美元),而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10年6月至12月间粮食价格飙升,进一步将4,400万人推进贫困之中。粮食价格的冲高不仅仅削弱了贫困家庭的购买力,会进一步加强贫困的牢笼,又打击贫穷小农户的生计。更高的粮食价格波动性会增强市场不确定性,从而减少投资,而这些投资对于增强粮食产 量,降低不确定性有着重要意义。

  未来的预兆

  世界粮食生产越来越难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有以下几个原因:土地和水资源日益面临更 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多人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生物燃料作 物。人口和收入的增长不断推动粮食需求的增长。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PC)关于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报告是一个严峻的提醒: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气温升高、暴雨和 热浪。这将增加冲击粮食产量、地方粮食供应和价格波动的风险,此外,气候变化还将加剧全球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2010-11:聚焦4则极端事件

  以下发生在2010年至2011期间的极端天气的事例将会显示出极端天气如何推进了全球、区域和地方粮食的不安全 性。抛开人为因素导致气候变化的争论不说,有一点是明确 的,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气候变化将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2010年7-8月:俄罗斯有史以来最严重热浪

  2010年7月至8月,俄罗斯气温超过了104华氏度(40摄氏度)。随之而来的干旱和火灾造成了大规模死亡以及西南部地区夏收的大幅减产,而 该地区为俄罗斯的主要粮食生产地。

  43个地区受到影响,1330万英亩农作物被摧 毁,这占俄罗斯全国农作物总面积的17%,其中包括近2.5万个农场。俄罗斯主要的粮食生产地区伏尔加河受到的影响最严重,其年收成减少了70%以上。

  总体而言,俄罗斯2010年小麦的产量比上一年减少了30%。

  干旱同时也影响了邻国的产量,如乌克兰2010年小麦的产量比上一 年减少了20%。这些减产影响波及全球,因为前苏联共同体国家的小麦出口量预计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27%。

  关于2010年俄罗斯收成减损的新闻引发了国际粮价的飙升,市场一片恐慌。为了努力保护当地消费 者和肉类生产商,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一条粮食出口禁令,此举将国际粮价推至更高水平。紧跟其后,乌克兰限制出口配额,巴基斯坦颁布小麦 出口禁令,而印度则制订了一项为期两年的禁令禁止出口巴斯马蒂香米以外的大米。全球小麦价格更加高昂,也引发很多国家国内小麦价格一 时间剧升:

  供应量的波动,致使国际市场上的小麦价格飞涨。仅2010年7月至8月期间,国际小麦价格就上 涨了60% - 80%。至2011年4月,小麦已每吨高达364美元,比去年同期水平高出85%。

  由此而引发许多国家国内小麦价格急剧上升。2010年6月至12月期间,小麦价格大幅上 升:吉尔吉斯坦增幅54%,塔吉克斯坦增幅37%,蒙古增幅33%,阿塞拜疆增幅24%。小麦是以上国家的非常重要的主食,尤其对贫穷人而言。

  2011年11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PC)关于极端天气事件的报告揭示:热浪和高温极有可能在21世纪末更为常见: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全球21世纪,酷热天气和严寒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将会增加。高温或者说热浪的持续时间、频率或强度,在大部分地区都极有可能会增加。”

  2011年5月至今:非洲之角和东非遭受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非洲之角和东非的严重干旱,导致了当地食物供应大量减少并由此引发了当地物价上涨。 该地区很多地方遭遇了60年来最低的降雨量。在这样一个环境脆弱、人民生活朝不保夕、长期战乱冲突的地区,干 旱已经将超过1300万人推至危险的境地。由于市场体系的极不发达、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和燃料成本的不断 攀升,人民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

  在肯尼亚的某些地区,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全国玉米产量预计将低于平均水平的15%。

  在埃塞俄比亚,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60%的牛和40%的羊已经死亡。

  非洲之角和东非的大多数人都 靠自己、当地或邻近地区种植的粮食为生,而非从全球粮食市场而来。这意味着,极端天气将会对当地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2011年7月,索马里的高粱价格比五 年内平均价格上涨了393%。

  同样是在2011年7月,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的玉米价格分别比五年内平均价格上涨了191%和161%。

  虽然之后价格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其五年内平均水平。

  当极端天气事件导致地方或区域的粮价冲高,穷人常常面临双重的冲击,一方面他们要应 对粮价上涨,另一方面极端天气直接的后果是损毁了他们的资产,如房屋、农作物,家里的粮食、家畜丢的丢,卖的卖。越来越高的粮价和越 来越低的购买力交互的恶性影响导致非洲之角和东非的很多人民陷入危机。

  牧民是该地区受灾最严重的群体之一——数以万计的牧民丢失了了他们赖以生计的牲畜, 这意味着,即便市场上有食物出售,他们也没有钱去购买了。

  不论是哪一种预设情境,都反映出未来气候有着不可逆转的不确定性,但目前可以说,在没有针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采取紧急措施的情况下,该地区2080-2099年温度会 同1980-1999年相比提高3-4摄氏度。而另一方面,当前降水的趋势尚不明确。

  IPCC的报告以“中度信心”(medium confidence)指出,在21世纪由于降水的减少,在部分地区干旱情况可能会加剧,这些地区包括南部非洲、南欧及 地中海地区、中欧、北美洲中部、中美及墨西哥以及巴西东北部地区。

  2011年8月-10月:东南亚备受强度季风雨冲击

  强度季风雨以及多重台风已经将东南亚大量大米产区的肥沃土地淹没(包括泰国、越南、 老挝、缅甸以及菲律宾),造成1100人死亡,影响将近1000万人口。

  东南亚地区的洪水影响了大约260万英亩小麦产区的农田(大约占整个农田的6%)

  幸运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被其他未受影响地区风调雨顺的气候所 抵消,在这些地区粮食产量同比会有所上升。与此同时,这些地区有大量的大米储备。尽管如此,洪水对当地食品价格、人民生计以及最弱势 群体人口的的购买力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泰国2011年9月的大米价格同比上升25%,而由于洪水后收成减少、市场秩序波动及交通成本增加的原因,越南2011年10月的大米价格同比增长30%。

  在柬埔寨,由于收成减少、洪灾区交通成本的上升,用于食品援助所采购的粮食以及一些 商人囤积居奇的行为,导致大米的批发价格在2011年10月仅仅一个月内上浮幅度最高达19%。

  综合各种因素来说,粮食收成的减少会对最弱势群体的生计有着严重的影响。很多受洪水 影响的家庭依靠农业来维持家里的收入及食物。例如,柬埔寨本季250万亩大米中的11%已经被洪水摧毁,也让许多家庭不得不租借农田以减少其损失,而农田价格往往由卖方漫 天要价。在农场工作的无地工人由于洪水已经失去了生计来源,这些人是最弱势的群体。

  与此同时,非技术性的城市工人的工资并没有跟上粮食价格上涨的步伐。贫困家庭的购买 力,包括那些没有被洪水直接影响的家庭,已经被严重削减。

  最新的IPCC极端天气报告显示,21世纪世界许多地区暴雨会更频繁发生,尤其是高纬度地区及热带地区,而在冬天,北纬及 中纬度地区暴雨会更频繁发生。而且,伴随着热带气旋,全球降雨在气候持续变暖的情况下将会增加。由于特定时间内洪水由多种因素所决 定,因此现在还不能确定气候变化会不会导致洪灾更为频繁的发生。

  2011年阿富汗遭受严重旱灾

  由于今年年初发生严重旱情,阿富汗超过200万人在冬季来临之际面 临食品短缺问题。稀少的降雨意味着遭受干旱困扰地区的家庭不能种植足够的小麦以过冬。当前阿富汗已经降雪,而山区可能会在几周内同外 界隔绝。对这种困难局面习以为常的村民告诉乐施会,今年的这场干旱已经摧毁了一切。他们的食品储备很少,而且在担心怎样才能度过未来 几个月的寒冬。

  今年稀少的降水已经摧毁了干旱地区高达80%的小麦地,这些土地散 布在阿富汗北部、东北部及西部地区,让许多受影响的人们食不果腹。

  阿富汗2011年小麦的收成预计同比减少28%。

  根据联合国联农组织(FAO)的报告显示,阿富汗的主食——小麦的价格自2010年6月以来持续走高,一方面由 于收成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浮。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预估,作为对国际小麦价格上涨的回应,阿富汗小麦价格在2010年6月至12月之间上涨19%。

  2011年7月,旱区小麦及面粉的价格 同比涨幅高达79%。

  阿富汗最贫穷的人口中,60%为农业人口,他们将超过一半的收入用于食品消费,这次旱灾让许多旱区的贫困家庭囊中 羞涩、食不果腹。

  考虑到旱灾对民众生计的影响,当前形势可以说更加恶化。粮食收成的减少,外加牧场的 流失以及饲料价格的走高,让民众不得不销售其赖以生存的牲畜,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在喂饱自己的同时还能喂饱这些牲畜。联合国最新评 估显示,灾难对社区的影响,包括学校关闭、灾民流落他乡以养家糊口、最弱势群体为了过冬而债台高筑。为了生存,除保留必要的牲畜以 外,最为弱势的群体已经将其他的牲畜卖掉。于此同时,连年纪轻轻的孩童都不得不从事回报少而又繁重的工作。

  最近几个月阿富汗的旱情已让人们提前尝到未来几十年内于气候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性 影响,这种事情预计未来会更为普遍且更严重。IPCC的第四份报告显示中亚地区将会经历平均降水量的减少,与此同时伴随着春、夏秋季更为 频繁的干旱天气。根据联合国的报告,阿富汗自2000年以来已经连续遭受8次慢性且长期干旱的冲击,“强度之大足以使农作物大量减产,严重加剧粮食危机”。

  2010-11年南非气候变化会议的相关建议

  2010-11年极端天气导致各层面粮食安全性下降,其中最为贫穷且最为弱势的群体会受到更大的伤 害。报纸头条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人类悲剧,但这只是沧 海一粟;如果不采取行动,气候变化将会为世界的未来带来更多灾难。更为频繁且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会让贫穷国家遭受潜在的更为严重的粮食安全方面的挑 战。为了避免未来灾难,各国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且为气候适应提供资金支持。

  气候大会各国必须:

  在融资上

  大幅增加绿色气候基金,使其在2013年运转,且让发展中国家决定基金的运作和用途。其中,需要至少将50%的资金分配气候变化适 应上,并且应让妇女及公民社会在决策及政策制定上有更大的发言权。

  在2013-2020年,大力向基金作长远注资,确保基金不会成为一纸空文,其中发达国家必须履行其注资承诺,即至2020年,需每年至少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包括:

  o 承诺在快速启动资金时期结束后的2012年不出现融资缺口, 其后应按比例立即兑现其注资每年1000亿美元的承诺。

  o 承诺确保向绿色气候基金持续提供初始基金以帮助其在2013年全面运转。在初始阶段向绿色气候基金持续注资,确保在2013年基金能全面运作。

  o 各国应在2012年建立一个清晰、具有规模的工作计划以评估长期气候融资来源(包括按比例增加的预算 支持及特定增补新来源)以确保各国政府在下次气候大会做出长期融资方面更多决策。

  各国应同意一项核心原则,在航海业减排和气候融资方面,达成公平协议。各国必须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供指导意见,设计出符合“共同但是有差别的责任”这一原则 的碳排放定价方案。相关收入应该向由于减少排放导致交通成本激增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绿色气候基金项目进行分配。每年应达到至少100亿的绿色气候基金。

  减排方面

  各国需要认识到各自国家实际减排量与所需减排量之间的差距并且开始减少这一差距的进 程。各国政府必须将相应的差距量化,制定出具体方法以减 少或消除缺口,并且增加相应成员国自身的减排目标。尤其 是发达国家应该以身作则,这些国家目前的减排计划是:2020年相比1990年减少12%-18%的目标,而其应该承担的目标是40%。

  各国应该致力于合理分配减排目标,而将全球变暖的温度增幅调低到2摄氏度以下,并且通过各种 努力使全球变暖的温度增幅调低到1.5摄氏度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全球碳排放在2015年后必须有所下降, 并且在2050年将碳排放量自1990年相比减少80%。

  在法律层面

  各国应认识到必须把有效应对全球气候的相关内容写进国际法中,并且应该以现有的国际法作为基石做出改进,而不能开倒车。这些应该包括

  * 各方 都应该改遵守《京都议定书》的 相关决定,就《京都议定书》展开第二承诺期,在第二承诺期设立新的减排目标。

  * 各国应同意所有国家 都应该在2020年增加其减排目标,并透过新的国际框架,做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

(责任编辑:李文慧)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