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绿色频道 > 绿色生活

紧盯PM2.5不放 因为它就是我们的生活

2012年03月14日10:50
来源:南方网

  广州PM2.5来势凶猛。媒体报道,继3月12日广州市环保局吉祥路监测站出现部分时段PM2.5超标后,13日上午,广州市10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中,多个监测点PM2.5测值高于国家标准,其中位于越秀区的市监测站测得,该地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超过75微克/立方米,达到了“轻度污染”程度,这是广州自3月8日滚动发布PM 2.5数据以来的首次超标。

  曾几何时,PM2.5还是一个极为生僻的专业词语。在专业人士那里,它代表一种细微的东西,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但它对专业或非专业的人士来说,意味着什么,多数人并没有多少了解的兴趣。

  因为戏剧性的一些意外,不经意间,PM2.5突然成为了网络上人人能道的热词。意外还没有结束,今年3月5日,PM2.5又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 M2 .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这一切都由于PM2.5不仅仅是一个数值,也不仅仅指一种颗粒物。仿佛是一夜之间,PM2.5与环境和健康的知识迅速得到了普及,当人们知道,与大粒径颗粒物相比,大气中那些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将难以阻挡地进入人体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是导致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堪称影响健康的“空中杀手”时,当人们进一步得知,PM 2.5最主要的来源系人为所产生时,PM 2.5成为一个公共议题已经是不可避免。

  既然是公共议题,众声喧哗肯定是一种必然,也未必无益,但重要的是,关乎全民福祉的事情不能总是停留于坐而论道。在经过相关准备之后,广州市对PM 2.5监测并发布显然是一个果断的行动。尽管这一行动仍然引发了一些争议,比如关于监测点分布是否均匀的歧见,其发布的数据与民众感受不尽一致等等。现在看这些争议中出现的声音,其最大意义在于绝非泡沫,而是展现了一种思考问题的视角,并为最后形成共识提供了路径。正是因为坊间存在关于监测点远离污染重灾区的质疑,才会有环保部门“P M2.5监测将增加布点”的决定,而现在越秀区“轻度污染”监测结果,一方面证明公众对空气环境的切身感受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又显示,PM2.5的监测正在努力与民众一点点贴近。

  广州市10个监控点的PM2.5监测数据为什么持续上升,气象和环保部门给出了一些答案。怎样理解这些答案也可能见仁见智,但和以往一样,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无疑还是共识。首先,因为空气的供应无差等,所以无论站在争议的哪一方,持何种观点,应该相信没有一个人希望我们在污浊中生活,所争议者唯在于采取什么样的监测方法最为科学和可信;其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防治,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一些无端的争执中,不如从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公民开始,为环保而努力。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是,即使不进行PM2.5监测,当下生态环境的恶化就无法得到确认了吗?

  今年两会的热词是“民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谈到PM 2.5时鲜明地提出了一个观点:“关注大气污染治理就是关注民生。”诚哉斯言!必须。

(责任编辑:李文慧)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