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承认2009年城市自来水合格率仅58.2%,称2011年合格率已升至83%,但未披露抽查方法;饮用水新标如不严格执行,反而易被操纵,增加合格率
财新《新世纪》 记者 宫靖
2012年1月31日,广西柳州市民谭女士在家中囤积自来水。虽然政府一再宣称水质没问题,但谭女士还是担心今后几天出现停水。郭铁流/CFP相关报道【封面报道】自来水真相 财新记者宫靖在央广谈自来水隐患 王占生:自来水不合格责任在政府 住建部:2008、2009年城市自来水出厂水质达标率58.2% 住建部公布自来水质普查合格率 律师申请自来水信息公开 自来水悖论:各地坚称水质合格 5月9日:自来水安全告急! 威立雅:提高自来水水质需巨额投资
5月7日,本刊发表封面文章“自来水真相”,独家披露了官方一直未披露的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下称住建部水质中心)2009年城市自来水水质普查数据:中国县级以上(含县级)城市的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出厂水质不达标的,至少为“1000家以上”。而业内专家称,水质不达标的水厂数可能达50%左右。
该报道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多家媒体或转载或引述报道主要内容,同时开始追问本地水质现状。在新浪、腾讯和搜狐等网络门户的微博中,“自来水合格率”成为最热门的新闻事件,引发数以百万计的关注和热评。
5月10日下午,住建部公布了全国自来水水质调查核心数字,水质中心主任邵益生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承认2009年针对全国4457家城镇自来水厂的水质普查,合格率仅为58.2%。
邵益生同时强调, 2011年住建部水质中心组织了新一次的抽样检测,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已达到83%。但是,邵益生没有介绍2011年全国抽检的操作方法,包括样本数有没有达到2009年调查的4000余家,调查方式如何规避通行的水厂自检自测水质做法,以及最终如何得出合格率83%的数据。新华社消息中,也并未谈及这些具体细节。
与公众迫切希望了解真相相对应的却是,各地自来水厂也纷纷通过本地媒体向公众澄清,坚称各自水厂的出厂水质是合格的。
学者还指出,由于现有检测制度存在漏洞,将于今年7月1日强制实施的饮用水安全新标准,看似将指标从35项增加到106项,但其中有更大空间可被利用,从而让地方机构和相关部门更轻易将水质打扮成“合格”。学者称,在水质监测能力严重欠缺、第三方监测制度未能确立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地方机构仍将对水质状况自说自话。
两次水检
从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来看,两年之间,中国城市自来水水质合格率由令人触目惊心的58.2%,高速提升至83%,提高了近25%。以住建部公布的县级以上自来水厂4457家计算,2009年有近1900家水质不合格,2011年就剩近800家不合格。两年之间,1100多家水厂水质实现达标。
在新华社的报道中,邵益生解释了这种飞速提升的原因。2009年,住建部“组织国家水专项有关专家编制并发布了《城镇供水设施改造技术指南》”。而之后,各地针对自来水达标问题,纷纷采取“升级改造水厂和管网、强化运行管理、更换水源等措施”。
不过,有学者指出,两年之间,中国城市水源地污染状况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接近50%,要想将近50%的污染水源水处理为合格自来水,水厂起码得上马深度处理工艺。但两年之间,中国水厂的深度处理工艺并未大幅增加。
一位接近住建部水质部门的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尽管水源污染严重,至2009年底,在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工艺。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郑州等部分城市的部分水厂实现了深度处理。预计到2012年7月1日饮用水新标强制执行开始,采用深度处理的水厂,比例只会再多一个百分点而已。”意即,两年之间,深度处理工艺最多由2%上升为3%。
在采访中,业内人士最感到忧心的,就是2006年末新饮用水标准颁布,标准已与欧盟接轨,但这套标准没有牙齿,没配套惩罚措施,因此不为地方政府和水厂所惧。2006年末迄今的五年多时间,地方政府和水厂在水处理工艺升级和管网改造方面,罕有实质性举措。
多个信源向财新记者透露,迄今为止,中国最全面最彻底的水质检测,就是2009年的住建部普检。为了规避自检自测现象,2009年的检测被迫采用了交叉检测:“这个省可派那个省,那个省可派第三方省,但不能互派。”“2009年以后,没有听说过住建部采用大型‘交叉互检’的方式测水质。”一位知情的业内人士说。
5月9日,民间组织“南京天下公”委托江苏志仁律师事务所律师封顶,向住建部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自来水不合格城市名单。该申请以特快专递方式寄出,预计三日内送达住建部。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住建部应在收到申请后15日内回复申请人。
封顶律师告诉财新记者,由于住建部5月10日公布了新信息,他们正在考虑重新起草信息公开函件,加入新的公开申请,要求公布2009年和2011年两次检测的检测手段、检测指标、选取样本的方式,以及具体哪些水厂水质不合格,存在什么问题等。
“南京天下公”负责人程渊透露,他们还计划在全国多个城市申请公开水质监测数据。
悖论再现
尽管住建部水质中心画出41.8%的出厂水质不合格的圆圈,但在消息公布后,没有一家自来水厂愿意跳入其中。
财新记者搜索各地新闻发现,一线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水务单位,均已对媒体作出回应,称本地自来水出厂水质全部达标。南京、杭州、长沙、成都等半数以上省会城市,截至本刊发稿前也作出回应,结果同样是水质达标。宁波、苏州、嘉兴、青岛等数十个三线城市,也均回应称本地水厂水质达标。县一级的城市水厂发出的“辟谣”信息,则无法完全统计。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长刘文君表示,他对地方水厂近似于赌咒发誓般的水质达标表态早有预料。“这么多年来,除非当地居民抓住水质不合格的现行,如水质发黄有异味等,否则水厂绝不会承认水质问题。”
事实上,类似情况早有先例。2012年2月7日晚,江苏省镇江市政府应急办发布通告,承认水源苯酚污染造成饮用水异味(详见本刊 2012年第6期“镇江水污染:迟到的通告”)。之后官方又证实,水源苯酚污染由一艘韩籍货轮泄漏引起。而此前的2月3日下午,镇江居民就普遍发现自来水中漂白粉过量,向水厂提出质疑。
但在2月3日至7日长达四天时间中,镇江官方一直强调:监测数据显示,取水口以及取水口上游1500米处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三类水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未检出”。
“这种说法,不就是明知有问题,还在说谎吗?”一位知悉内情的学者评价说。他表示,地方政府担心被行政问责,也出于维稳需要,近几十年一直声称水质合格。正是这种假象,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中央政府高层的决策,导致近十几年供水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
新标漏洞
40多天后即2012年7月1日,中国将强制实施饮用水新标。有学者告诉财新记者,他们担心的情形是,一段时间内,新标不但带不来水质改善,反而利于地方将水质打扮为“合格”。
旧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1985年由卫生部组织饮水、卫生专家制定,规定的水质指标为35项。2006年末,中国推出有106项水质指标的新标。新标规定,水质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
新标的推出,一度被饮用水学界寄予厚望,因为该标准已与国际接轨,与欧盟水质标准接近。如能落实,中国将真正实现直饮水。随着强制执行时间的临近,众多学者却无法乐观,甚至认为该标准可能被反向利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告诉财新记者,中国幅员辽阔,北方以地下水为水源居多,南方则以地表水为水源居多,各城市水源地中污染物不尽相同。因此新标准并没有强制各地检测全部106项指标,而是除40多项常规指标外,其余60多项非常规指标“由当地县级以上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协商确定”。
此规定的宗旨,就是要求地方在强制执行前排除没必要检测的项目(主要是本地水源中没有的污染物),以求增加检测效率和节约检测成本。
目前,强制执行时间已临近,王占生等学者了解到,除极少数地方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材料要求减少检测项目外,大多数地方未上报材料。“在法律上,没上报的地方,意味着将执行106项全指标。”住建部水质中心总工程师宋兰合证实了上述情形。
该现象曾让众学者不解,因为按理说新标比旧标严格,上报信息减少检测项目对地方有利。学者近期调查发现,地方不上报材料大有玄机。
原来,表面严厉的新标准有一规定,水厂水质合格率计算按照《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执行;按后者规定,除部分必检项目,其余水质指标95%合格,水质即算合格。王占生解释说,地方愿意留下那些不必要的检测项目,就是为了让分母庞大一些。“过去用35项作分母,现在用106项作分母,反倒有利于地方。前者只要两项不合格,就达不到95%,后者即便有五项指标不合格,水质整体仍可算作合格。”
宋兰合进一步认为,如此一来,新标是否严于旧标,都有待检验。“其实‘95%’本身没问题,关键是水厂被强制要求的全指标检测每年只有两次,这样‘95%’就没太多意义,反倒让地方上有了做手脚的空间。”
真相难“测”
多位学者共同认为,造成自来水水质真实情况难以了解的根本原因有三个。一是对水厂水质监测次数太少,这主要是监测能力不足导致。在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仅有40%城市有能力检测106项全指标,地级市、县级市全部需要送检,大批县市水厂连常规指标检测能力都不具备。
二是自检自测现象普遍。中国仅两三个城市的水质监测单位独立于水厂,其余监测单位,哪怕是住建部水质中心的国家监测站和地方监测站,均由地方水厂内部水质监测室担责,“两块牌子,一班人马。”
三是水厂水质对公众不透明,没有倒逼机制。当前局面是,水厂水质报给自来水集团,集团再报当政府建设部门;虽然各地卫生部门也有一套水质检测系统,但水质数据主要在本地卫生系统内报告。两套系统都由当地政府控制,数据基本不对公众及时公开。
事实上,在少部分重点城市,官方会定期在媒体上有限公布水质数据,但指标数不足十项。“过少的项目并不能说明水质达标,更关键的是,这些指标是科学指标,老百姓看不懂,水厂和官方都没有解释。”一位受访专家说。
住建部水质中心宋兰合认为,鉴于自来水质对每个人都影响巨大,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像建设PM2.5监测网一样,专门投入一笔钱,建设各地的水质检测设备,增加检测能力。
更有学者建议,中国急需建立第三方检测机制,像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澳门一样,由第三方和水厂每天共同抽取水样,化验后及时向市民公布水质。不仅如此,官方要让水质指标变得亲民一点,让公众看得懂。
本刊见习记者刘虹桥对此文亦有贡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