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环境保护领域表现出了令人惊异的生长能力和调适能力。中国环境一直在带伤前行、修复自己。2008年,几乎每个与环境相关的人,都表现出了强大的沟通和交流的愿望;几乎每个与环境相关的组织体,都渴望与其他组织体来往;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关注本地环境的人。 就是这样,当2008年将去未去,2009年似来非来的时候,我们发现,环境问题又一次把中国人拽回同样的道德困境之中,以种种挑战,逼迫社会冲破冷漠和自私,提交全新的智慧。2008年,几乎每个与环境相关的人,都表现出了强大的沟通和交流的愿望;几乎每个与环境相关的组织体,都渴望与其他组织体来往;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关注本地环境的人。 用这样的眼光来看2008,也用这样的眼光来看2009,我们发现,一切也许真的都有希望,只要我们愿意。[详细] |
2008年11月初,正当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为申办奥运会7年来,北京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而稍稍松口气的时候,远在数百公里外的山西省太原市环保局局长梁丽明却不得不面对着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前三季度,太原市化学需氧量(COD)减排形势严峻,完成任务未过半。
3年前的这个时候,梁丽明因摘掉太原市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排名第一的黑帽子,而成为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但如今,一项没有完成的指标,让梁丽明回到了“原点”。
岁末年初,随着“保增长”呼声的日益强劲,越来越多的“梁丽明”开始担心:多年的环保努力,会不会随着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死灰复燃”而泡汤。
这些“梁丽明”的担心是有根据的,据国家环境保护部有关官员透露,不少地方为了多上项目,多争取资金,保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将一些早已被否决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重新拿了出来,总投资高达460亿元。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给当地环保部门的压力也在加大,“梁丽明”们正在忍受着内心的煎熬——环保要不要给经济增长让路?....[详细]
2009年,也同样可以看作是中国的循环经济“元年”。2009年1月1日,酝酿已久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一元初始,万象如何更新,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上千年前,中国的农民就知道用秸秆积肥还田,来年产出更多的稻米;大多数家庭都知道用淘米水洗菜,再用洗菜水冲马桶;在北方农村的大部分家庭,灶台连着火炕、火墙,生火做饭之际,整个屋子也充满着温暖。
至于废物利用,在中国的城市乡村,在每一个家庭(不管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更是随处可见,不胜枚举。
但中国也是一个资源耗费和浪费的大国。
我国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目前我国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20%左右。[详细]
在金融危机下,节能减排的问题在各国政治议题中的位置正在下降。2008年12月,刚刚结束的波兹南会议透露,世界各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正在减缓,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各国对目前现状的担忧,于是,也出现了“节能减排应为经济发展让路”的声音。
可以说,节能减排的目标,不只是削减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从更深层次讲,也是削减全球经济发展的负担。不过,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为我国节能减排既定目标的实现,埋下了一层阴影。
2008年11月末,山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上,山西省政府建议对“十一五”初确定的规划指标进行调整,节能减排指标赫然在列。山西省政府建议将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指标由最初的25%,调整到22%。
面对减排目标难以实现的,显然不止是山西省自己的问题。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但2006、2007两年,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累计下降仅完成规划目标的26.9%;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下降幅度,只完成规划目标的32%和22%。节能减排工作与预期目标…… [详细]
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全国各地的环境交易所在2008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与诞生时的“轰轰烈烈”相比,2008年下半年来的排污权交易量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2009年,一切会好起来吗?
答案可能并不乐观。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虽然排污权有个别成功的案例,但距形成一种稳定的业务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09年如果国家不从政策法规层面来加以完善,排污权交易仍然将处于摸索阶段。
排污权交易的复杂性或许让政策制定者都感到头疼。国家环保部对此的态度是,积极鼓励各地方进行的有益尝试。太湖、电力企业以及长三角将成为2009年地方排污权交易“有益尝试”的先行者。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全国有12个省市正式向环保部递交申请,希望进行排污权交易试点并请求设立排污交易所。但仅有江苏太湖流域的COD(即化学需氧量)排污交易以及天津市的排污交易获得正式批准。
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试点必将成为今年的热点,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详细]
2009年,在一片减税呼声中,环境税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增税税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开征环境税的逻辑关系已经理顺,但有地方财政和环保的现实压力。
从1992年以后,几乎每一次重要的文件都会宽泛地提到环境税,将它作为环境经济政策和金融、财政问题并列提出,但一直没有付诸实施。
直到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之后,当年年底,环境税才被真正地提上议事日程。在2007年6月,中国政府才首次明确开征环境税。
环境税,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统一定义。一是一般环境税,以筹集收入为主要目的,根据“受益者付费”原则进行普遍征收。二是污染排放税,征收原则是“污染者付费”,税基与污染物数量直接相关。三是污染产品税,征收原则是“使用者付费”,征收对象是有潜在污染的产品。
此前环境部的规划院课题组提出的独立环境税实施方案侧重于针对污染品产品和污染排放设立一个独立的环境税税种,而不设置过多的税种,将污染排放、污染产品、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设置为税目。[详细]
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打乱了欧盟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如意算盘。
自“二战”以来,欧盟以“气候变化”议题为契机,首次拾回世界领袖的角色,力争将2009年设为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承诺减排的最后期限。
欧盟并以身作则,承诺了“3个20%”的目标,欧盟委员会早在2008年1月就制定了包括各成员国减排目标等配套措施在内的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
然而在2008年岁末,欧盟在通过自身的减排目标一揽子计划时却遭到了以“金融危机”为名,来自欧盟内部成员国的暗算。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将反对“危及德国就业和投资的任何措施”。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也跟着表示,如果保护本国制造业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将对一揽子计划行使否决权。[详细]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扎堆新能源的企业家,如今可能要用罗曼·罗兰的这句话来不断激励自己。
而半年前,很多人还惯于以“高油价”作为高谈阔论市场不可估量的“引子”,推广自成品。可保罗·菲利普在《跨越分歧》中曾说,美股历史上的泡沫有三种:结构性不稳定泡沫、资产泡沫以及技术泡沫。新能源这种被圈定成“技术泡沫”的产业集群,也紧跟着金融危机从快速膨胀转变为猝不及防的破灭。
靠“信念”,真的就能活下去么?重新审视行业的价值与潜力,势必重要。
尽管行业“入冬”是每年必经的阶段,但订单几乎全部止步的场面,让经历3年爆发期的众多太阳能老总们开了眼界。
去年12月,夏普这家全球第二大光伏电池厂商语出惊人,2009年全球时常会出现暂时性停滞。
但市场并非就如同人们所担心的那么不可理喻。以德国、西班牙为主导的太阳能市场……[详细]
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我对民间NGO也是“敬畏”的。
“敬”的是,有些民间NGO仅仅是为了一个理想,仅仅是出于公益之心,不计报酬,甚至是倾家荡产,豁出性命,苦苦支撑。环保NGO来自公众,贴近公众,行动灵活,在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日益成为一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社会力量。
“畏”的是,有些已经“出头”或正在“出头”的民间NGO,傲慢与懒散之风正在滋生,原本“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正在向商业机器演化。通过项目圈钱,通过NGO这一平台营利,把NGO机构当作自己的私人公司,这些,似乎正在成为有些NGO从业人员惯性的、主流的思维。
原本生活、奋斗在乡土间的环保NGO们,为什么总是现身于繁华都市的最高档酒店?为什么有的人出手竟然也会如此阔绰?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各界对环保的重视和环保地位的提升,也由于这些民间NGO参与环保的意识和能力日趋增强,在经过了几年甚至长达十几年的默默耕耘之后,环保NGO们……[详细]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冷,这让过惯了暖冬的南方人感觉格外寒冷。
马路上的树叶蜷曲着身子在寒风中飞奔,似乎永远找不到栖身之地。行人则紧缩着脖子在寒风中疾行,盼着随时能一头钻进温暖的大厦里。
其实,比起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侵袭,这个冬天的寒潮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前几天,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席间一个搞笑说:“快要过年了,今年收礼收什么?”短暂的静默后,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收礼只收吃饭碗。”
虽然这多少有些调侃,但其折射出的分明是一种紧张的社会心态。所以,“保住饭碗”将成为2009年最抢眼的话题,也无疑是2009年CSR最炫目的主题。
全球经济大萧条,使得CSR面临一场空前的大考。因为勃兴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CSR浪潮,恰逢全球经济周期的鼎盛时期,可以说是“生逢其时”。[详细]
由于电力部门也没有正式接受光伏发电上网,中国在西部等地区的几个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只是示范,没有产生效益。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眼下很是苦恼,他的担心是辛勤培育起来的绿色产业就这样泡了汤。
的确,与巨无霸般的重化工业相比,绿色产业不过是一个嫩芽。大多数环保企业当前还处于中小型规模,仅仅是保本微利。
绿色产业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绿色产业发展的水平越高,经济生态化水平也越高。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的调查显示,银行一般都不愿意为绿色产业企业提供贷款。
不过,2009年对中国绿色产业而言,似乎是机会之年,在国家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中,直接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的有3500亿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