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英国石油公司(BP)因钻井事故导致墨西哥湾石油泄漏长达近3个月,造成了人类史上罕见的生态灾难。
就在国人隔岸观火时,7月16日,辽宁大连新港发生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原油泄漏进入渤海湾,给我们留下切肤之痛。
随着中国对于石油海运依赖程度的加深,溢油风险也愈加突出,此次事故是对中国海洋环境风险应急能力的一次大考。
目前我国法律对海洋污染认定及赔偿尚无完整法案,我们也希望此次事故能够成为制度完善的契机,开海洋污染赔偿之先河。
时间:16日晚18时50分
地点:大连市大连湾附近
事件原因:输油管道爆炸引起大火
大连新港始建于1974年,建港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1976年4月30日建成投产,设计年通过能力1500万吨。
大连油管爆炸事故 |
英国石油公司(BP)墨西哥湾漏油事故 | |
事发 |
7月16日,辽宁大连新港镇中石油储备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此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
4月20日,BP公司在墨西哥湾租用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7人重伤11人死亡。 |
漏油 |
国家海洋局透露受污染海域已扩大到430平方公里,据估算有1500吨原油进入海洋。 |
每天有2万5千至3万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油污形成2000平方英里的污染区,这次事件演变成美国史上最大环境灾难。 |
应对 |
爆炸引发的大火于17日上午基本扑灭。目前事发海域目前已投入30多艘清污船、500多艘渔船进行海上清污作业。 |
英美两国先后启用了水下机器人止漏、点火烧油、投放化学分解制剂分解、灭顶法等诸多手段。 |
进展 |
截至7月22日,大连新港的矿石码头和集装箱码头已恢复通航。油污仍在不断扩散,清污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
7月15日,BP公司宣布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
损失 |
事故对大连港集团及大连中石油储运带来的损失程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
BP公司损失数十亿美元,美国渔民索赔500万美元,浮油威胁至少600种动物安全,海洋环境损失无法估量。 |
赔偿 |
目前事故责任是在油船方还是中石油尚不能判定,因查勘定损尚未完成,理赔金额也不能确定。 |
BP花费200亿美元建立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赔偿基金,业内预计总赔偿金额约300亿至600亿美元左右,BP还宣布未来12个月将通过出售资产融资100亿美元以支付天价赔偿。 |
影响 |
事件暴露出中国海洋保护体制上的弊端,可能会推动海洋污染赔偿制度的建立。 |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禁止未来6个月启动深海石油钻井新项目。事件迫使各国对深海石油开采小心谨慎,海底石油开采将会遭遇严峻挑战。 |
|
事故影响之一:通航
大火灭了,油污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可大连输油管爆炸事故这把“火”却烧出了一个令地方政府难堪的问题。对于爆炸事发的地点…[详细][评论]
事故影响之二:旅游业
尽管距离中石油大连保税油库爆炸只有短短的4天,但突然来临的暴雨和东南风已把油污吹到了位于新港油库东北方35公里的旅游胜地…[详细][评论]
事故影响之三:渔业、养殖业
石油不仅影响水质和水中动、植物的生存,而且石油类物质中的一些物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体。这些后遗症无疑将影响大连的海洋渔业…[详细][评论]
事故影响之四:区域生态环境
被石油污染的海域,水中的鱼类、藻类等动植物都难以生存,鸟类也会躲得远远的。最直接的经济损失可能是让被污染海域周边的渔民…[详细][评论]
面临压力之一:石油化工
此次石油管道泄漏爆炸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石化产能过剩下突进的狂潮。为此,环保部还特意组织专人针对几大重点沿海区域…[详细][评论]
面临压力之二:原油运输
石油泄漏被称为海洋环境的超级杀手。据统计,每年通过各种途径泄入于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0.5%,…[详细][评论]
面临压力之三:海上钻井
中国首批海上油气井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目前中海油公司的深潜设备只能在800米水下工作,中国石油公司此前只处理过陆上漏油事故…[详细][评论]
面临压力之四:(沿海)陆上油管
最新的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只是国内石油污染事件中的一个最新案例。去年12月30日,中石油公司兰郑长成品油输油管道渭南支线就曾…[详细][评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