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绿色
前不久,黑熊养殖企业福建归真堂冲刺创业板的消息,引来热议。熊胆这味中药,又一次频频曝光于人们的视线中。
熊胆入药,是唯一的选择吗?取出的胆汁,真的都用来入药了吗?

最先记载熊胆的是公元659年唐朝颁布的《新修本草》

始于唐朝,中医上少有应用

“黄金易得,熊胆难求”,在古代,熊胆是达官贵人的奢享佳品,但熊胆入药却是唐朝才开始的。最先记载熊胆的是公元 659 年唐朝颁布的药典《新修本草》,该书主要用熊胆治疗身目发黄的黄疸。不过,检索有关中医药文献可以发现,在中医经典著作中未查见有关熊胆的记载。《黄帝内经》13 个方,《伤寒论》113 方,《金匮药略》205 方,《温病条辨》202 方,各个方剂的组成都不见熊胆踪影。这四大经典是中医必读之书,由此可见两千多年来,绝大多数正统中医在临床上都没有用过熊胆。唐代以后虽然熊胆入药,但适应症不多,未见用熊胆为主要组成的常见名方,说明熊胆并非必用之药。

中华国医医药协会香港地球仁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相似的功效
1989年准备好进入临床试验的“人工熊胆”

中医:熊胆可用草药代替

从中医角度来看,熊胆属中药中清热解毒药中的一种,其性寒,味苦,入肝、胆、心经,主要被用来进行清热、明目、镇静等。但清热、明目、镇静的医疗效果,根据病人的不同症状、用别的中草药也可以达到。熊胆并不是什么不可替代的特效药,没有哪种病是必须要用熊胆来治疗的。比如清热镇痉,可以用如连翘,黄连,橘子,全蝎,僵蚕等;明目,可以用决明子、菊花、青箱子等;镇静,可以使用枣仁、龙齿、朱砂、珍珠母等。[详细]

西医:人工熊胆更有优势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熊胆的主要成分是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可以抑制胆固醇在肠道内的重吸收,并降低胆固醇向胆汁中的分泌,从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达到溶石效果。就上述用途而言,人工熊胆完全可以替代熊胆,而且比熊胆更有优势:熊胆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不仅含胆汁酸、胆色素等主要成分,也含有熊经肝脏代谢排出的废物,其中可能会含有有害物质;此外,同样量的熊胆,不能保证含有同样多的有效成分,因此疗效也不确定。

相比之下,人工熊胆不仅杂质少,有效成分含量确定,而且也更便宜易得。以销售价格衡量,人工熊胆的金胆,销售价格大约为每公斤5000到8000元,而天然熊胆的价格,每公斤的价格是15000到24000元,是前者的三倍。[详细]

我国年产的熊胆汁已经供过于求,多半胆汁并未入药
取胆熊腹部的伤口久年不愈,造成感染和溃疡
从被救助的黑熊身体里取出的胆结石

被浪费的胆汁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养熊场每年生产约6000公斤的熊胆汁,已经超过国内医药市场的需求。国家药监局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已批复的含熊胆药品共有240个,但药品种类却是寥寥无几,108种属于熊胆粉、丸、胶囊制品,60种为眼药水,18种为咽喉药,还有约60种包括痔疮膏、救心丸等药品。过剩的胆汁被用作生产高档礼品如熊胆茶、熊胆酒,还有一些甚至被添加进牙膏、洗发水、面膜等日化产品中。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主任医师高益民教授也说,虽然国家注册的含有熊胆的中成药有240种,不过很多都不常用,甚至在门诊也开不到这些药。“因为中成药的利润较低,很多厂家都不愿意制作、生产这些药了。”[详细]

病熊熊胆可能威胁患者健康

为了控制黑熊疾病,胆熊常常会被施以很大剂量抗生素。以活熊取胆方式从黑熊身体中抽取的胆汁面临着多种被污染的可能,以这种胆汁制备的药物,其安全性令人担心。熊的取胆伤口常年不愈,且很难彻底消毒,所以熊的取胆口常常发炎溃疡,肝胆病变也十分常见,导致胆囊感染、肝脏感染甚至癌症。从这样病熊的身体里抽取的胆汁,疗效很难保证,甚至还有可能有副作用。

世界上唯一允许“活熊取胆”的国家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从朝鲜引进活熊取胆。活熊被禁闭在狭小的铁笼里,胆囊被插入导管直接引出源源不断的胆汁。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发布后,黑熊、棕熊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生黑熊在我国禁止猎杀,人工插管取胆几乎成为熊胆粉的唯一来路。而中国,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允许“活熊取胆”的国家。据亚洲动物基金的数据,被取胆的熊,有99%患有胆囊炎,34%患有腹部疝气,28%出现内脏肿胀现象,22%出现胆结石,4%患有腹膜炎。[详细]



天然熊胆作为药物,从药效、获取成本、价格、安全性上,都不如替代药物,更不用说活熊取胆手段之残忍了。作为消费的一方,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行动表明立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