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绿色


近年来,“垃圾围城”已成为我国很多城市发展的一块心病。7月10日,广州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署动员大会,将推进分类责任分解到各区市和职能部门,同时打响一场解决“垃圾围城”的“人民战争”。然而部分专家表示,垃圾分类的政策“听上去都很美”,但是对于到底能够坚持多久依然存疑。“老百姓的习惯很难改变,政策的推行需要配套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并坚定地贯彻执行下去。”


垃圾围城是近日颇为震耳的盛世危言

垃圾围城

《机器人总动员》里,人类早已乘坐巨大的宇宙飞船遗弃了地球,剩下一个地球废品分装员,每日循环往复地处理着堆积如摩天大楼般的人类垃圾。这样的场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按每人每年产生300公斤垃圾计算,全球60年产生的垃圾全部堆放在赤道圈上,可堆成高5米、宽1公里的巨大垃圾墙。

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后者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而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

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近年来又以平均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国600多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2009年10月31日,番禺丽江花园,居民们手举传单反对在番禹兴建垃圾焚烧厂
日本东京的MINATO垃圾焚烧发电厂

垃圾处理方式:填埋

在国际上,城市垃圾处理是长期困扰政府和市民的环保难题。一般来说,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填埋和焚烧。

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起步很晚,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行垃圾处理,之前,垃圾都是露天堆放。时至今日,国内大部分城市垃圾处理采用的方式仍然以填埋为主。

然而,虽然填埋方式被广泛使用,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理想的垃圾填埋场却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填埋处理所占的比例已呈大幅下降趋势。导致填埋场数量下降的原因有三条:旧填埋场逐渐达到其饱和状态;新填埋场选址困难;由于环境保护标准不断提高,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被迫关闭。

垃圾处理方式:焚烧

焚烧,曾是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首选。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垃圾的体积,又利用其产生新能源。

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城市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垃圾,但就在垃圾焚烧厂遍地开花后,人们却发现了比垃圾灾难更可怕的二恶英——这是一种极危险的致癌物,在目前已经认识的环境激素中,它的毒性最大。

由于技术限制,目前对于二恶英的检测难度很大。有专家这样形容二恶英提取、分离、浓缩、精致所带来的工作量:“这就如同把国际标准泳池装满大米,然后从中挑拣出一颗黛色的大米。”

尽管如此,在土地填埋接近饱和后,仍有很多人将垃圾焚烧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今年4月国家又对垃圾焚烧的发电价格进行了调整,新规定的出台无疑对于行业长期发展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巴西垃圾分类箱
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是我国已运营的最大的现代化垃圾焚烧厂,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绥德路800号,占地204亩
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

垃圾分类:从源头减少城市垃圾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的统计,中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填埋法处理的垃圾占70%,堆肥占20%,焚烧占5%,其他(包括露天堆放、回收利用)占5%。而不论是焚烧还是填埋、堆肥,垃圾分类都被认为是绕不开的环节。

通过收集、分类,将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形成循环经济,能够大大减少真正意义上“垃圾”的数量。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在垃圾焚烧导致污染后更多地采取了垃圾分类和回收,垃圾量大幅度减少,有的甚至减少一半以上。

很多民众反对建造垃圾焚烧厂,并非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想和政府一起寻找妥善处理垃圾之道,“既有破又有立”。他们所谓的“立”就是全面推进分类焚烧。

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应该是垃圾焚烧厂建设的前置条件。众多的中国城市在这个条件几乎完全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建设大量焚烧厂,最终将导致焚烧危害加大,焚烧效率偏低。一旦将来开展垃圾减量化,焚烧能力可能大量过剩,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我国的垃圾分类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大部分地区都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目前的分类垃圾筒还只是一种形式,而垃圾最终是否能被分类,关键在于每一类垃圾要与它后面的运输和处理挂钩,这正是目前国内的垃圾分类所缺乏的。

做好垃圾分类须须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具体分类知识的宣传必须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第二,对于天天分类包装垃圾而出现的塑料垃圾袋用量倍增的情况,应该制定出符合环保和实际情况的具体措施;第三,有关部门必须保证经过分类的垃圾能够最终真正实现分类处理,不得出现装运过程中的再次混合处理;第四,必须明确规定执罚的主体、执罚的具体细则以及对执罚本身的监督机制,使执罚规定具有可操作性。

形成完善的垃圾处理市场

目前,中国城市现行的垃圾处理大都还是由政府包干,采取非盈利性的收费。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垃圾处理费用连年攀高,许多地方政府不堪重负。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不少城市的居民已越来越重视环境质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污染者付费”的思想已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因此,建立新的垃圾收费制度,时机已成熟。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生活垃圾处理既要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又必须通盘考虑、设计城市垃圾处理的整个“产业链”,包括垃圾收集、分类、运输、加工、交易、废品回收市场建设、检查与监控等各环节的协调发展。

现在,循环经济、绿色GDP的概念越来越受到追捧,垃圾处理可以说蕴含了巨大的商机,但只有形成了完善的市场机制和产业环境,它才能真正从一个希望变成现实,从而解除垃圾围城的警报。



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烧还是不烧,这是个艰难的选择。今年4月中国开始对垃圾焚烧发电价格进行调整,以巨大的气魄吹响依靠焚烧攻克垃圾围城的号角。开弓没有回头箭。必胜的信心要有,但过往的教训同样要汲取,在垃圾焚烧之前要做好垃圾分类的前期工作,同时形成完善的垃圾处理市场机制和产业环境,这样才会避免落入“大跃进”式的急功近利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