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绿色

亚洲式养殖成滋生禽流感病毒“温床”



导语: H7N9禽流感病毒的侵袭,让大家再次“谈禽色变”。很多专家发现,已成为禽流感重灾区的中国,应尽快改善动物的养殖、销售环境,摒弃违禁药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家禽散养易传播病毒

  "收割完稻田就让散养的鸭、鹅去吃,这样省饲料,又让家禽活动,肉能更好吃"。这个曾被我们视为最为绿色的养殖方式,如今却发现可能已成为禽流感传播的重要方式。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东南亚禽流感危机后,专门有学者研究了禽流感为何容易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发生,总结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禽流感的产生有很大的关联性,遂将其称为"亚洲生产方式"。

  作为全球养殖和消费大国, 2012年我国禽肉和禽蛋产量分别为1823万吨和2861万吨。

  而与养禽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是,中国部分地区家禽饲养的生产方式还非常落后,仍多以农民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在这种饲养方式下,家禽与人畜以及野生禽鸟接触密切,由于饲养户分散,很难做到有效的防疫,成为禽流感疫情防控的盲区。

  西方国家在饲养家禽上,一般采用大棚饲养或农场养殖,且注意分类、控制数量的饲养,减少了病毒传播机会,发病时也容易发现,而后统一捕杀,减小了控制疫情的难度。 [详细]

"过密化"养殖成病毒滋生"温床"

  近10多年来,从H5N1、H9N2到H7N9,禽流感频频"光顾"我国,花样不断翻新。虽然原因尚迷雾重重,但密度高、卫生差的家禽业养殖现状,已然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进程中,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本是发展的方向。但过于低廉的养殖利润,让不少禽类养殖户减少场地投入、以数量取胜,不少养殖场一平方米挤着十几只鸡,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病毒、细菌的传染风险,变异速度也随之加快。"超过一定规模后,密度每增加一倍,感染疫病的风险要增加六倍"。

  另外,专家认为,养殖密度过高、疫病多发,还会导致病死率较高,无害化处理能力难以跟上,病死的畜禽才会一度被端上"餐桌",或漂流"过江"。"[详细]

滥用抗生素让家禽患病风险增大

  近年来,动物的免疫力正在被削弱,畜牧养殖业已成为药物滥用的重灾区。

  以抗生素为例,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1%。还有病毒激素之类的药物,在养殖业中同样被滥用得触目惊心。

  据了解,在养殖中滥用药物,动物的免疫力会因此被削弱。一旦细菌或病毒耐药,激素破坏了动物的免疫系统,各种病毒获得了更多的传播机会,禽流感的传染风险同样增加。[详细]

销售环节混乱难建立防控体系

  活禽交易、现买现杀是我国部分地区偏爱的消费饮食习惯,这种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地域饮食文化,使得超市里便宜不少的加工禽制品少有人问津。与此同时,活禽交易市场也给个别小规模家禽养殖者和贩卖者,提供了逃脱家禽检疫的便利条件。

  其实,病毒最容易在鸡的粪便中藏身,而鸡毛很容易沾上粪便,人类在接触活禽时,容易被传染。

  而西方国家的农贸市场很少出现活禽上市、现场宰杀的情况,病毒传播的可能性相较更低。[详细]

网友热评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