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答:
记者:发改委对改变生活方式对大众的教育有没有什么计划?
姜克隽:他们已经有不少的项目。包括原来的资源司也做了很多,比如说支持公共宣传,公众意识提高的一些项目。包括和电视台合作做一些节目。包括中国科技广播的展览,都是他们支持的活动。也有不少这种项目在进行。
记者:我记得过去我们沙龙组织的讲座里面,说老百姓消费的能源跟整个能源消耗相比,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70%以上是大的工业。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更多企业的观念。
姜克隽:这次经济危机,我们有时候就特别沮丧,经济特别好的时候,也许还可以考虑环境问题,但是这一次一旦解决出现问题,他首先是把经济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对的。还是有环境曲线的效应。你收入上去以后才能对环保越来越关注。但是我们的工作,包括四万亿,我们也在详细检查很多地区的,北京、重庆、四川,他们怎么花这四万亿,具体用到什么地方,我们争取告诉他,你要用钱的话,你应该在这个政策里面用。尽管你在恢复你的经济,但是同时要做到低碳。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有时候我们说要搞建设,要高以钢铁和水泥为基础的工业。有可能你要新上一些,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做更多的低碳的选择,也是可以做到。
记者:改变生活方式,不能光靠教育,还要靠立法,或者是管理。咱们经常看见,一方面是能源紧缺,一方面是环境破坏特别严重。厕所的冲水浪费得非常厉害。很多这种事特别多,
姜克隽:首先,我们划了一个政策,2009年应该出台一个什么样的政策,强度多大。比如说马桶的东西,我们想了一个政策,耗水大于6升的马桶根本不允许生产。这种东西都可以变成强制性的,有一些你必须要做。
记者:现在公众肯定从自身来讲,并不排斥改变生活态度,但是从商品来讲,他又难以选择。假设我想买低碳的产品,我到哪里知道他的排放是什么样,我怎么选择。这方面,这个市场上有没有能够让观众便于选择的?
姜克隽:从我们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做这个东西。我们在做碳标识。我们从超市里面选择了11种商品,最终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商品贴上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说纸杯子和玻璃、瓷杯子。我们告诉你,你在买的时候可以选择。我们到哇哈哈算矿泉水和烧开水。这种大瓶的水是最低碳的。矿泉水太高碳的东西。
主持人:我们应该提倡大家自己带杯子,尤其是旅行,我们上次去旅行,每天买两箱矿泉水。是一个环保的旅行,但是每天大量的喝矿泉水。
记者:我看你的水电没有增长。
姜克隽:增长了,总量达到4.5亿,这是我们国家水电规划的上限。现在我们知道水电有很多环境问题,但是比较完以后,它比煤电好得多。
记者:水电对生物链的影响比较厉害。我们现在推的是小水电。本身那个地区落差比较大,冲力很大,周围环境本身也比较贫瘠的。
姜克隽:因为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制造商会很好的。鱼也可以进发电机组。很多都是一排持续不断,最后达到的效果不见得比机组发电机要小多少。我们包括了这种情景。
记者:一些行业的低碳,比如说建设部去年讲,中国还没有节能建筑。比如说汽车减排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这种大的行业是不是应该先有标准?小的东西可能他的排放远远不如这些行业厉害?
姜克隽:我的理解是不要排序,每个部门同时减排。它不存在谁先做,谁后做。我们也在选,我们确认的,在每一个部门里面,你先从你能做的开始做。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会告诉你一个清单。比如说标志的例子,在不同的部门标准是不一样的。机动车的标准、水泥制造业的标准,家电里面,空调是我们现在关注得最厉害的,我们希望他们迅速把空调的指标提高。但是他们现在还在关注制造商的利益。我们希望他提到3.3以上,那个技术非常成熟,你可以大跨步的去推,但是现在有一些制造商还有一些问题。
记者:有没有政策上的问题,比如说我听到一种说法,减排大量的上二氧化硫的过滤装置,大量上二氧化硫也是大量的排放二氧化碳。
姜克隽:这也是我们其中一个研究,看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矛盾的。二氧化硫可以做。因为我们解决气侯变化的问题,首先是在解决国内环境的情况下,才让我们的公众考虑气侯变化。不然的话,自己家门口的环境都解决不好,我不相信你能解决气侯变化。
记者:像您说的家门口的着急先解决,但是这一块还是要解决,比如说国际压力。你倡导的整个低碳经济。
姜克隽:燃煤电站里面的脱硫设施,可以增加一点。因为中国的低碳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解决。另外一个是直接上IGCC,IGCC是非常低碳的。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