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记者 陈晓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下称“哥本哈根大会”)将于12月7日举行。中国代表团成员、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际谈判和国际政策处处长李高昨日表示,中国代表团将努力促成一个有实质性成果的哥本哈根气候协议。
李高说,我们不会接受哥本哈根大会以政治宣言之类的空洞形式而结束,为了促进协议的达成,中国将在哥本哈根大会开始前采取更多举措。
“这些进一步的努力,你们将很快能看到。”李高在“搜狐绿色论坛暨哥本哈根中国代表团出发仪式”上作出上述表示。
热度与冷思考
昨日下午,一间仅百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聚集了数十名即将赴哥本哈根参加大会的中国政府官员代表、非政府组织代表和媒体代表。
或许是因为地小、人多的缘故,即便没开空调,房间里也非常热。很多代表热得满脸通红、出汗。发言嘉宾、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气候变化项目主任杨富强不停地脱衣服,最后脱得只剩了一件衬衫。
“热度”不仅体现在现场的温度上。据悉,此次国内至少有20余家媒体将赴哥本哈根进行现场报道。李高说:“六七年前,我们希望国内媒体参加(类似会议),要我们出钱他们才去。现在,哥本哈根大会大家非常关注,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一大进步。”
12月的哥本哈根将比此时的北京更冷。目前,已经有不少非政府组织或其他机构派人前往哥本哈根,准备在会场内外向各国政府代表施压,推动并“监督”谈判进程。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迎昨天发言说,热情值得鼓励,但气候变化是综合了政治、经济、环境、法律、技术等多方面的极复杂的问题。她表示,如果以牺牲自己的发展权为代价来达成某种国际协议,那么中国政府根本不会参加。
授权将是矛盾焦点
距哥本哈根大会开幕只有十几天时间了,而会议的前途仍扑朔迷离。一些声音认为,哥本哈根大会将以失败告终。在本月初的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第五次谈判会议上,因不满发达国家在大幅度量化减排与资金援助承诺问题上的拖沓态度,非洲国家甚至一度采取了集体退会的“壮举”。
李高表示,目前谈判的焦点是授权问题。“哥本哈根要达成的协议应该是双轨的:一是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设定减排目标;另一个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围绕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作出安排。”
“然而,在过去的谈判中,有很强的力量要使我们偏离这条谈判轨道。”李高认为,美国和“伞形国家集团”(包括澳大利亚、日本)等提出达成一个“新协议”,这种单一法律文件的实质是“双轨并成一轨”;而欧盟最近也令人遗憾地向这些国家妥协;如此,《京都议定书》将“空壳化”。
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发达国家将实施大幅减排,发展中国家则在发达国家提供资金与技术援助的情况下进行自愿减排行动。如今,一些发达国家的代表或直接或隐性地提出,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也应承诺“可核查、可量化”的减排指标。
“授权是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哥本哈根大会无果而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李高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过,他同时强调,中国一直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很多场合都做了很多工作,鼓励各方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